我对中国自媒体的四个担心-天方燕谈

我无意再用自己的话阐释自媒体,同时也认同这样的说法: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体验,我对中国自媒体产生了四个担心。

担心一:自媒体的优质内容能否持久的产生和提供?文思枯竭了怎么办?

暂且不说自媒体内容的良莠不齐,只说优质内容持久的产生和提供,好比形容一个作家高质又高产。中国的自媒体,目前主要是个人为主,按照单个自媒体的内容发布频率来看,若非这个人有极大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同时又拥有极高的知识素养和极强的表达能力(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假设每天都发布一篇千字以上的原创文章,真是要了卿命!

没有谁敢拍着胸口说自己不会文思枯竭,因为你写着写着突然有一天就写不动了。像程苓峰搞的云科技(后来改名孕峰),一个人撑不下去了就拉了几个朋友一起来供稿甚至后来主动表示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其他好文,你很难说这其中没有个人创造能力有限的原因。我留意到名叫“她生活”的自媒体是完全采用组稿的方式,找了一批人在提供内容。内容的优质和持久提供得到了保证,但又是否不属于纯粹的自媒体,而更有一些赫芬顿邮报的模式?

担心二:渠道上是否过分依赖固有的平台?自媒体内容如何靠自己被更多人看到?

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到搜狐新闻客户端开放平台到360自媒体百科再到皮皮精灵自媒体平台,中国的自媒体也认识到内容必须经由某种渠道传播的事实。而且固有的平台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壮大,吸聚了中国可以说90%以上的互联网人气和流量,内容同样优质的情况下,渠道为王。例如腾讯就对自媒体表示,会拿出新闻客户端、腾讯网、手机QQ、微信、QQ空间、腾讯微博以及QQ浏览器在内的内容展示、专门推荐和流量导入资源(详见李燕《腾讯开放平台释放的三大威胁信号》)。

当自媒体过分依赖这些平台的时候,跟过去报纸上的专栏作家、出版社的签约写手、电视节目的客座嘉宾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而回头看博客在中国兴起的时候,除了门户网站的博客平台,出现了像和菜头的“槽边往事”、张立宪的“读库老六”、王小峰的“不许联想”……一系列独立博客,经过艰辛的努力和较长时间的口碑,这一批自媒体的内容才被更大范围更多人看到,当然,生命力也比较长。

担心三:自媒体怎样才能尽快挣钱?饭都吃不饱怎么生产内容?

人活在世上,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基本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妄谈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例如自媒体内容的生产。当下社会,是一个渴望成功又急于成功的社会,大家注重的不是实用,而是实利。运作自媒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自媒体人都全职或者投入相当的专注在做,必然希望尽快挣钱,养活自己。

据说有几个开放平台已经提供了盈利模式,但盈利能力值得进一步验证。如果自媒体有太多人头脑发热,涌入之后发现现实很残酷,铩羽而归,优质的内容不能相应的变现,吃不饱饭还闹饥荒,那就要更理性的看待和运作自媒体了。

担心四:名与利面前自媒体如何保持独立性?会不会变成枪手?

自媒体也叫公民媒体,人们天然希望自媒体的独立性更强。名利的诱惑,连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公司都很难拒绝,何况具体到个人?

最具争议的就是,有的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部分民间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还有的自媒体过度追求内容的价值和变现或者说为了追求一些额外的钱财而忘掉了自媒体应有的相对独立性,导致自媒体健康生态被破坏自己变成了枪手。这都会导致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和独立性都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