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盘面,我们能清晰看到361度的周线图像滑梯一样:几根斜率在60度左右的均线组成的均线系统稳稳压制着股价,使其保持着稳定而又平滑的下跌趋势。
是的,下跌。
最低来到1.5港元的361度不知道又会让多少投资者铩羽而归。作为老牌国民运动品牌,361度和同行们的脚步比起来显得有些慌乱,转型不是、不转型也不是。步入中年的361度能成功捱过阵痛期吗?
361度掉队
不久前,361度交出了一份利润大幅度下滑的年度成绩单,和市场预期的一模一样。
截至2018年12月31日,361度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0.6%至人民币51.87亿元,经营利润减少20.8%至7.82亿元,净利润则下跌33.5%至3.04亿元。
成绩单不尽人意、股价连连下滑,现在的361度似乎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
国泰君安在之前的报告当中指出,361度2018年下半年业务严重差于预期,下调至“中性“评级,目标价2.03港元。事实上,这个价格早已经不是361度的止损价了。
361度2018年第四季度渠道表现差于预期,核心品牌产品的零售销售额同比持平,成为了过去四年当中的最差增速。而且公司的核心产品增速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就已经有放缓的趋势,第四季更差的成绩反映了来自零售渠道客流量减少的压力。
各种各样的利空消息一出,361度股价直接呈现崩盘式下跌,这也反映出投资者对361度的未来已经是特别担心。
标普方面表示,361度的销售增长将持续放缓,加上与全球品牌的竞争激烈及中国运动服装的本地品牌抬头。预计市场占有率在未来12个月将会流失,确认其“BB”长期发行人信贷评级,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
事实上,361度的业绩放缓在几年前就早有预兆。
2016年,361度集团经营收入50.23亿元,同比增长12.65%;毛利同比增长15.74%至21.10亿元。2017年,361度集团经营收入51.58亿元,同比仅增长2.7%;毛利同比增长2.2%至21.56亿元。
虽然依旧保持着增长,但从最近几年的业绩来看:361度业绩放缓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一直号称“多一度热爱”的国民品牌现在看来,似乎掉队了。
步入中年的361度手段频出,但转型困难
如果说财务状况不佳是结果,那么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就是361度的品牌转型困难以及假货等管理漏洞。
361度在2018下半年推出了品牌重塑计划,公司方面的说法是要更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此外,改变低价、低端印象,逐步向中高端路线进发也是361度想要重塑品牌的主要原因。
但从361度店面布局的实际情况去了解,它的大多布局位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短期内想要做出改变并不容易。
当前361度在国内布局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超过65%以上的的门店位于三线或以下城市,仅有8.9%位于一线城市。
品牌调整需要时间,这期间的361度还被爆出了假货、刷单问题。
2018双十一的时候,很多购买了361度产品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下单后被告知缺货,被指骗销量,存在刷单行为等。当时361度宣布,天猫旗舰店单店销售额突破了亿元大关,但不管是运动户外TOP10品牌排行榜,还是鞋靴行业TOP10品牌排行榜,都没有361度的身影。
品牌的增长放缓反映出361度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这也是它为什么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
截至18年中,361度在海外拥有了2888个销售点,较之17年年底增长了近200个,包括北美、欧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这个成绩,总裁丁伍号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渠道的扩张并没有带来海外收入的增长。反而减少30.2%至为4500多万元,啥时候能盈利还是个问题。
在电商业务方面,361度全年投入1.2亿元,较之17年的8590千万同比增长40%。其他电子商务的开支也由去年的4820万元上涨到5780万元。
与知名电商合作,推出全新的物流优化方案,这对361度来说其实不是坏事。但2018年的公司存货周转日数达到了110天,创出近5年来的巅峰值,清库存的任务不但未达到,销售周期反而被拖长。
再加上“刷单、假货”等问题的出现,电商平台管理不当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
361度说自己的布局虽然慢了一些,但贵在稳健。可如今这个时代又有谁会站在原地等着你步履蹒跚的前行呢?
慢,就是最大的错误:发力电商平台意味着销售成本会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毛利率下降以及核心品牌利润被摊薄。
361度的公司重整计划导致自己布局多而乱,这似乎害了它自己。
远不如同行的表现,361度还有生存空间吗?
一直以来,安踏、李宁、特步和361度被视为本土四大品牌,安踏的老总丁世忠,特步的丁水波,361的创始人丁健通、现任总裁丁伍号,几个“老丁头”联手占据着国内运动品牌的半壁江山。
但2018下半年开始,361度和其他几家的差距就越拉越大。
2月底,安踏率先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2018财年,安踏营收同比大涨44.4%至人民币241亿元,净利润增长32.9%至41亿元。两项核心指标均创下公司历史新高,并连续5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
此前与361度销售体量相近的特步,2018财年营收同比增长25%至63.8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大涨61%至6.57亿元,同样创下上市以来的营收新高,转型效果显现。
相比之下,2018财年营收增长基本停滞的361度,已经被特步明显超越,只能稳居本土第三位。
安踏最近几年大肆收购国外品牌,还签下了三届NBA总冠军球员,金州勇士队的克莱汤普森,混的可谓是风生水起,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甚至不输耐克阿迪等大品牌。
而361度的业务只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低端市场,这让它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溢价能力明显滞后。
我们来看一下安踏、李宁以及361度的财务方面对比:
首先是净经营资产占比:
2017年时,安踏净经营资产占比上升至23%,李宁下降至15%,361净经营资产占比一直比较高为28%。
综合来看,李宁对上下游的话语权最强,可以占用上下游现金流8%;安踏对上下游现金流也有,但不如李宁;361上下游话语权相对较弱,现金流被上下游占用一小部分。
毛利率方面:
能看出来,安踏的品牌覆盖面比较广,受众要远比李宁和361度广;而且安踏比李宁的毛利率略高,和李宁的品牌定位消费水平差不多,比361度毛利率高很多,361度相对定价低些。
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方面,安踏和李宁的管理费控制的较好,在11%左右,李宁最近三年将管理费用降低了一半。但考虑到相同的管理费用下,安踏的规模要更大一些,事实上安踏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361度的管理费用是李宁和安踏的两倍,在22%左右,并没有控制好。
所得税:
所得税方面,安踏的所得税比率最接近25%,利润看起来比较真实。361度的所得税达到40%,过重。
李宁的所得税率连续两年只有4%,因为李宁从2012到2014年三年亏了30亿,过去亏损可以抵扣税前利润,也因此李宁账上有2.34亿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安踏行业龙头大哥的位置已经是不接受反驳,相对而言361度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麻烦。市场占有率下滑,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品牌影响力等问题的出现让36岁的361度遇到了中年危机。
进军电商、电竞等行业事实上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举动,但361度的慢悠悠实在是不应该有的态度。
2020年的时候,中国体育总规模将会超过3万亿元,在品牌转型和电商渠道都比别人慢上不少的361度如果真想分上一块大蛋糕,那就必须使出全力,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