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京东,先说阿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互联网零售业到今天的行情转变。
饿了么的“饿补超百亿”大促和淘宝闪购,在4月30日同时推出。这意味着,阿里正式加码即时零售。
看懂了阿里系的业务动作,就会清楚京东进军外卖业务、推出秒送的战略意图。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一路高举高打,甚至创始人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让人不禁思考,京东使出吃奶的劲做外卖,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案也不复杂,就两个字:流量。
媒体报道,京东集团CEO许冉的一句话,基本上说明白了:
“对京东零售来说,外卖业务做好了,既可以提升用户的增长、购物频次,也可以带来场景的延展。”
这几年,下沉市场、国际业务、直播……京东都在推进,本质上就是对互联网零售业务的增量市场的开拓。客观来看,当电商基本盘接连被拼多多、抖音超越后,京东难以掩饰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渴盼。
就连外卖赛道,也在通过即时零售切走电商份额。五一前,淘宝闪购升级为一级入口,联合饿了么双拳出击即时零售。在这之前,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基础上,生长出即时零售的业务能力。4月15日,正式推出的独立品牌“美团闪购“,等于表明在即时零售赛道的选手身份。你外卖业务过界,我闪购品牌出场。
一场围绕30分钟生活圈,万物到家的即时零售业务竞争,在2025年以日新月异的外卖大战展开了。
坊间盛传,刘强东对外卖这场战役的态度坚决,表示“投入将不设上限”。京东在外卖上的百亿补贴,也换来了业务数据,最新显示“日单量峰值”突破1000万单,业务覆盖全国166座城市。对比来看,美团目前日均单量超七八千万,峰值破亿;饿了么日均单量约两三千万,峰值达五六千万。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阿里加码,外卖三国杀正在上演。京东百亿补贴,也在发生反转。
(图据网络)
百亿补贴变“AA分摊”?商家反弹与否的背后,没有套路的低费率是关键
4月11日,京东外卖百亿补贴上线。转眼到当月下旬,多名商家网上爆料称,目前京东要求商家承担50%的成本。举例来说,11-10的红包,需要商家承担一半(5元)的成本。同时,商家必须出资补贴用户侧的配送费,还需要自己支付商家端的配送费。这样一来,虽然名义上是“免佣金”,但多户商家的费率已升至50%以上,导致多名商家反弹。
到4月25日,#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要求商家承担50%#登上微博热搜,京东外卖当天下午辟谣“该消息为恶意造谣”。但在辟谣微博下面,大量商家晒出了要求承担50%补贴成本的通知,如果不报名参与将不再配置任何平台全资活动。
(图据微博截图)
是百亿补贴“变形“了,执行走了样?还是商家网友们误解了?暂时没有进一步信息佐证。但无风不起浪,商家不会平白无故在网上闹。
《信报》等媒体报道,摩根大通分析,京东外卖每单经营亏损介乎5至10元,年度亏损在90亿至180亿元。投资机构行业流传的一份京东外卖专家纪要显示,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平台实际承担三分之一成本,平台将于5月1日后面向商家收取佣金。纪要分析,随着京东外卖补贴不断缩减,京东外卖单均亏损将由12元降至10元以内,5月中旬后每单利润亏损将显著缩窄。
如果取10元为均单亏损标准,以日单量1000万计算,100天百亿补贴就会烧完。京东的业务野心,肯定不想止步在目前的单量。
然而京东2024年第四季度利润也才108.64亿元。补贴还会持续多久,力度是否保持不降,资金压力是否会转移到商家身上?可能会成为上线的商家和观望阶段的商家共同的心病。没有套路的低费率才是关键,否则商家们要么退出,要么偷偷调高价格,用户体验变差,平台承压更多。
配送费“一周一降”?20分钟超时单和骑手们的去与留
回望80多天来,京东外卖举得最高的大旗就是骑手的社保。这个社会议题,对于骑手固然是好事一件。但是整个骑手群体,除了各个平台的全职,还有很多类别的兼职,对买五险一金和到手的钱是多是少,有个体意见上的显著差异。
有的网友看重五险一金带来的保障,也有网友觉得对骑手这个群体,除了医保其他用不上,年轻人倾向多拿点钱在手上。而在用工模式上,代理商模式、众包模式、层层转包模式等情况较为复杂,合同签订、保险缴纳、薪资支付主体不一致,从业者的实际隶属方不明确。国家都在统筹推进实际工作,在2021年就有新就业形态的社保提案,2022年试点了职业险的覆盖。
直到今年,三家外卖平台跟进社保。看起来是京东破局,而国家层面的设计和推进,其实恰好到了实施的时间节点。
京东外卖吸引骑手的,不一定是五险一金,但一开始的高额配送费是真金白银。很多骑手兼职也转到京东跑单,是因为二三月每单到手7-8元。进入四月,配送费呈现“一周一降”的趋势,5-6元降到4元。4月30日,在成都一位达达的兼职女骑手现场出示的手机跑单页面,配送费显示3.3元。
(图据成都京东兼职女骑手手机页面)
有骑手反映,部分区域已出现3元以下的订单,引发了大家的议论与不满。一位全职的京东秒送骑手还表示,20分钟的配送时限非常紧张,平台有压单的情况。其他骑手也反馈,但凡遭遇商家出餐卡单、交通路况、极端天气等问题,20分钟超时单几乎人人都会产生。
(图据视频号截图)
这就是配送费大幅下降之外,很多骑手发现的技术问题:京东的配送系统不够成熟,算法不强大。导致骑手取餐后,送单时间严重不足。后台系统定位不精准,导致骑手找不到商家,找不到顾客的情况各地都有出现。
此外,京东外卖因为超时罚款等问题也备受骑手群体吐槽。比如按照现行“罚款+扣分”的规定,到店超时需要扣20%运费+4分、送达超时5分钟以上需要扣30%运费+4分,送达超过20分钟则需要扣除一半运费。
而按照饿了么、美团等发布的公告,其均在逐步取消超时扣款机制,改为正向激励。外卖行业的履约能力和订单密度高度关联,作为后入局的平台,京东外卖在订单和运力爬坡阶段,依旧采用了简单粗暴的罚款方式“卷”配送时效,这不仅直接影响到骑手的收入和积极性,也会加剧行业内卷。
(图据网友曝光的达达管理说明页面截图)
这都不是空穴来风。短视频平台上,多名骑手现身吐槽京东的配送时间太短,系统定位不准,配送费下调厉害,违规扣款严重。网络流传的多张网友爆料图片显示,此前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临时转至京东“薅羊毛”的骑手,随着配送费的下调,很多已从京东小队断签。
(图据网友爆料截图)
当然,京东还在花力气推高日均单量,也就需要更多骑手提供的运力。未来三个月,骑手招聘数量从5万提高到10万,符合实际业务需求。不过,抛开社保,如果因为配送费下降和超时单等因素扣钱,到手收入与骑手之前的相比减少明显,去留问题上变量因素就开大。
用户体验屡遭吐槽,补贴退潮后或面临严重挑战
下单用户,同样对超时单深恶痛绝。尽管京东外卖超时免单,长时间等待、下单后商家不接单、骑手送餐找不到用户……这些影响体验的情况,被多名用户在小红书、抖音上吐槽。
在APP的使用体验上,用户感觉也不流畅。起初是外卖在京东APP上的入口不好找,后来在4月16日至22日,仅仅一周内,京东APP就崩了两次。虽然官方的回应称是因为“外卖太火爆”,不管原因是什么,用户端感受到的确是“体验不佳”。
近日,京东外卖又出现了不少商家推出到手价“0”元的补贴活动。用户被吸引、点击下单后才发现,需要进一步凑单满多少元后才能起送。例如,点一份单价10元的茉莉三鲜米凉虾,页面提示要满15元起送,再点一份单价6元的翻砂老红糖凉糕,去到结算页面,加上打包费2元、运费4.5元,真正成功下单,用户需要支付12.5元。
(图据京东APP外卖下单页面)
如果百亿补贴减少或者退潮后,不敢想象,薅不到羊毛的用户忠诚度还有多高?而五一后商家开始被京东外卖抽佣,调高商品价格是极有可能的。已经有网友在网上爆料,被京东外卖配送费“背刺”,商家根据京东补贴价格来涨价,一头吃平台,另一头吃用户。
小红书昵称为“momo”的网友说,“配送费五块打包两块,用了红包跟没用差不多”。“大板牙的骄傲”称,“库迪要1块钱打包费是6块”。
一些商家也在网上反馈,分担补贴在订单里实际发生了。商家版APP里,可以看到“顾客实付”。昵称为“小红薯_2169”的网友说“我现在收入比顾客实付的要低,没看到补贴在哪,反而我还亏本”。“Mo小丸子”表示“没亏本,但是真的赚的就比较薄”,并产生疑问“3元有骑手送?”
(图据小红书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商家网友在京东外卖的体验分享,产生两极化的争论也不少,疑似有网络水军的攻击痕迹。换句话说,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不可能三角,再次撕裂了互联网外卖市场的平台口碑。而在京东平台、商家和骑手的三角关系里,用户体验正在被严重拉扯。
假如有一天补贴潮退去,京东外卖所面临的挑战是明显的。外卖市场出现竞争是好事,毕竟商家、骑手和用户都能从中得利。不言而喻,京东也能获得流量与用户。然而挑战也必须重视并尽早推进解决,外卖市场已经过了只烧钱就能打下市场份额的阶段。
可以理解刘强东为了推动外卖业务的言行,带动公众情绪与关注,“大丈夫当如是也”就够顶了,再下去恐怕节外生枝不单是业务的事了。“不打口水仗”也是他说的,外卖和这场即时零售的仗,打铁还需自身硬,最后应该是落在产品力和服务力的较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