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是周鸿祎48岁的本命年,然而他和他的360却并没有表现出本命年所期盼的那样红红火火。
把周期调至周线,360的股价可谓是一泻千里。2018年一月初的66.50一线竟然成了年内甚至几年内的最高点,3月份开始的这一轮下跌,竟让360的股价全年保持在腰斩的位置持续震荡。
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和周鸿祎彻底分家,被各大巨头围追堵截,加之表面靓丽实则问题百出的财务状况。360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尽管周总在互联网大佬的圈子里名声依然响当当,但他似乎依然无法改变360的颓势。
老周和老齐的一拍两散
齐向东是陪着周鸿祎一起出生入死的人。
一般的互联网企业里,说起出生入死或许是公司业务不佳面临的各类困境;但360的战争不断树敌众多,真的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
2006年8月,当时的360周鸿祎为董事长,齐向东为总裁。公司推出的“安全卫士360软件”可以将雅虎助手彻底从浏览器当中删除,这激怒了阿里巴巴和雅虎,周鸿祎被阿里巴巴起诉。后者甚至还发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及业务部门永远不和周鸿祎投资及有关联的公司发生任何业务往来。
得罪阿里巴巴之后,好斗凶狠的周鸿祎再次动手,激怒腾讯,爆发了轰动业绩的3Q大战。
挑战了中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巨头的结果就是,周鸿祎被迫跑路。
当时的“360扣扣保镖”装机量急速上升,经人举报之后,360的反击可能要被定义为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介入后,30多个警察出现在了四惠桥,也就是360的总部附近。
齐向东一个电话敲过去,告诉周鸿祎赶紧跑路,后者心里也明白,无论他是否会被带走,在这样一个生死关头,舆论就足以压垮自己的公司。
周鸿祎跑去了香港,整天提心吊胆,一分钟都不敢休息耽搁。即使现在想起来,周总还是会心有余悸,不过还好,噩梦来临时,他还有齐向东这个兄弟陪在身边。
于是2014年360赴美上市之时,老周持股17%,老齐持股8.9%,二者合计60%的投票权,牢牢掌控着公司。
郭德纲相声当中的“刎颈之交”,大抵如此。
但奇安信的出现,成为了二者关系的转折点。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原本是360的控股子公司,也就是360企业安全业务。
2016年7月,奇安信完成一轮增资,从此奇安信变为360的参股子公司。此后,奇安信的融资一发不可收拾,多轮融资之后,360所持奇安信的股权比例被稀释到22.6%,同时,齐向东开始逐步淡出360管理层。
2016年,奇虎360完成私有化,齐向东所持股权从8.1%降至2.2%,套现5.9亿美金,分道扬镳的节奏。待得360在A股借壳上市之时,齐向东仅持股1.8%,彻底退出上市公司管理团队。
那一天,一身红衣的周总在上交所敲锣,本该和他形影不离的齐向东却没能出现在他身边。现在,360已经完全清空所持奇安信的股份,这意味着周、齐二人,彻底分家。
生死之交免不了刀剑相对,战场上见真章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作16年的周、齐二人正应了那句老话。
“他是中国互联网里少数的几个超人之一。”十年前,老齐对老周如是评价。
或许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曾经与他合纵连横的兄弟,现在竟落得刀剑相向的地步。兄弟之情分崩离析,这更像是360这些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但这次分手对于二者而言似乎都不是一件好事。2015年,360开始启动退市私有化,在私有化的过程当中,周鸿祎和齐向东做了明确分工。
360曾计划拆出金融、桌面、手机业务和健康四大业务,仅留下搜索、安全等业务寻求上市。其中企业安全业务由齐向东负责,个人安全业务归周鸿祎负责。
360在踏入企业安全市场时,曾对企业安全业务和其原有的业务做出评估。
原有业务模式是通过免费提供安全产品来聚集用户,从而获得平台价值,进而导向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增值以及智能硬件,形成收入;而企业安全则是主要面向企业办公网络、企业互联网、企业生产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向企业客户提供有偿的、定制化的企业安全产品及服务,并借此实现收入。
能看出来,企业安全与其原有服务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如今其他业务乏善可陈的情况下,To B对周鸿祎来说相当重要,但齐向东的离开让360有种自断一臂的感觉。虽不至于重零开始,但要走的弯路怕是免不了。
对于齐向东而言,离开360对自身业务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分家之后,奇安信不得再使用360及相关品牌进行对外推广宣传。这对那些已经服务过,已经对360产生品牌认知的企业来说,他们的选择或许会让奇安信不知所措。
更何况现在的奇安信还处于亏损的状态当中,2018年,奇安信总营收23.9亿元,净利润负1.5亿元。
虽然周总嘴上不说,但周、齐二人之间的“安全大战”已经是在所难免。只不过大战触发之前,俩人颇有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意味。
屡战屡败,360走过的路,全都被自己堵死
要重新开始的360,和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周鸿祎,现在一定是焦头烂额。因为在那么多尝试都失败之后,现在的360再经不起大的挫折了。
360的失意,恰逢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彼时的360不是没想过转型,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即使周鸿祎手里握着俩王四个二这样的好牌。
2014年的圣诞节,周鸿祎和全体员工说:“带上AK47,跟我到南方做手机去!”为了手机业务,周鸿祎投了四亿美金,占据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收购酷派这个当时的销量大神,成立新品牌酷奇,然后再度更名为360手机。两年时间的三次更名让360看上去底气不足,即使是小米华为这些,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太损害品牌形象和用户认知。
360进入手机行业的时间不算晚,但却犯了贸然进入高端机市场的错误,没有明星机型,也没能找到自己明确定位。彼时的360手机市场份额仅仅大于0.2%,每个月销量6万台,慌张随之而来。
李旺、祝芳浩、李开新。360手机在这几年里,不仅换了三个手机品牌,也换了三任总裁,每次思路的变更都让360手机要重新来过,摸不着头脑的手机业务最终只得错失黄金时期,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360手机的尴尬之处就在于:一方面想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又缺乏母公司的输血。想要保证利润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几乎就是个死循环。
视频领域也是如此。
周鸿祎本命年的一月份,直播答题如火如荼,周总马不停蹄为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站台。土豪般洒下了单人103万的大奖,可没过多久直播答题就凉凉了。
七月底,360的快视频也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虽然有秒拍、56视频陪着一起。但同期下架的秒拍,活过来的速度可比快视频快上许多。
去年,短视频和直播领域是360的重点投入,可惜周总运气不好没能做对。借壳上市之后的360开始押宝视频领域,花椒直播和快视频都被周总寄予相当大的希望。
可在游戏直播、电竞直播如火如荼的时候,周总却把花椒直播定义为社交视频平台。斗鱼熊猫们如火如荼的时候,周总却因为自己的鼠目寸光,不认为这种方式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与微拍进行合作,在自己的各大产品里嵌入花椒的窗口,再到后来和六间房进行重组,俨然卖身的举动都没能再掀起大的波澜。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360在视频领域败的一塌糊涂。
以上叙述,更像是360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后的整体缩影。
360的苦苦支撑,以燃烧生命为代价
反映到财务问题上,更是千疮百孔。
我们把时间拨回去年二月,那是360重回A股的时间。
随后360交出了一份财报:2017年,营收122.38亿,同比增长23.56%;净利润33.71亿,同比增长80.15%。
财报靓丽,但CFO姚钰却辞职了。如果把BAT定义为互联网第一梯队,TMDJ为第二梯队的话,那么PC端衰退、移动端乏力的360也就是一家三流互联网企业。这样的企业交出这样的财报,其中的问题有很多。
首先是游戏业务的下滑,2014到2017年,360的游戏收入分别为29.46亿元、26.58亿元、26.13亿元、16.92亿元。连续四年下滑,复合增长率为-16.88%。手游市场不断增长,页游市场萎靡不振,这样的数据对360来说很正常。
但360在2017年的广告收入却达到了91.14亿,同比暴涨53.89%。这么一个业务边缘化,流量持续减少的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不敢相信。
同期的百度剔除爱奇艺之后,广告收入增长不足10%;腾讯也仅仅达到49%,不如360。
2016年的数字华丽丽摆在那里,有一种寅吃卯粮、业务激进的既视感。
流量的减弱反倒带来业务的提升,大概有两种方式吧:
首先是给广告商的账期延长,刺激广告投放。这个方式造成的结果是经营现金流的净额下降,360在2017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降低20%。
其次是把门槛降低,接受各种广告。想想当初的鸿茅药酒为何能成为广告之王,这就是原因。
这两种方式带来的后遗症肉眼可见,账期延长会导致各种坏账的出现;广告门槛的降低,则是要以牺牲消费者公司品牌和用户为代价。
就在不久之前,360宣布退出“北京时间”,当初的错误选择,现在已经开始逐个买单。
这就是燃烧生命的代价。
另一方面,360在2017年的营收增长23.56%,但净利润却上涨了80.15%,这背后反映的是费用在降低。
无论是哪家企业,在失去成长空间之后,想做出利润,都只能从费用方面着手。于是360的销售费用减少7.73%,管理费用减少19.35%,员工薪酬以及福利增长不足10%,研发支出也不足10%。
依旧是在燃烧自己,弱化公司的未来竞争力。
这是一家身处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的公司,研发成本应当占据大头比重,但360的投入却在持续下降。投入降低、待遇降低,无法吸引人才,公司的创新优势和竞争能力也在随之下降。
从14年开始,360就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业务了,只能靠PC时代那几个老生常谈的业务来苦苦支撑。
这也导致离职潮的发生,回归A股之后,除了上文提到的CFO姚钰外,COO陈杰以及副总经理廖清红也离开了公司,六大金刚已去其三,而且姚钰和陈杰还是陪着周鸿祎创办360的人。
公司的透支让高管看到了压力,把手里的股票套现跑路成了常态。
四面楚歌的360,未来又当何去何从?
事实上,在2013年360收购搜狗失败之后,他的前途就开始逐渐暗淡,掉队只是时间问题。
2014年是中概念风头正盛的一年,届时的百度市值达到700亿美金,腾讯1500亿,阿里2300亿,京东400亿,唯品会100亿,只有360逆市下跌,从100亿跌至78亿。
从那以后,360就开始逐渐掉队。
首先,是PC业务的饱和,360搜索业务的份额增长来到了瓶颈期,与百度之间的竞争也始终没能占据上风。安全领域方面,百度卫士、腾讯管家以及猎豹抢去了不少份额,移动端以及国际市场方面甚至处于劣势。
其次,在移动端逐渐增长的时候,360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突破口。高调进入手机行业,最终与华为闹僵,铩羽而归;移动端浏览器被UC和QQ浏览器狙击;重点发力的移动分发被百度的91和微信遏制;网络游戏运营领域更是无法在腾讯身上占得便宜。在BAT三大巨头的疯狂压制下,360已经很难再掀起一丝浪花。
第三,是资本方面,依靠着网址导航、游戏以及广告等收入的增长明显无法满足360对后续的布局。比起BAT等企业的资本运作,360还是年轻,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小打小闹又意义不大,进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树敌太多,百度系、腾讯系、金山系纷纷对360围追堵截。再加上其他企业的站队,360想发展移动端会受到许多限制,可谓寸步难行。有价值的企业和机会都在巨头的影响下无法与360合作,一切有价值的路都被BAT堵死,360陷入了四面楚歌。
这样看来,360似乎也只有掉队一路可走。
对于360来说,未来的路子越来越窄,拯救自己的方法也越来越少。
360在安全领域的成绩需要产品来连接,智能硬件是一个不错的入口,安全路由、智能门铃、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儿童手表以及行车记录仪等等。但它的硬件产品目前还是过于分散,360需要做的,就是开发出一款标志性产品,来作为主线把它们串联到一起。
此外,由于资金和财务问题陷入死循环的那些业务,如果能够完成并购或者引入一大笔资金的话,那么360还有可能迎来一个小突破。
在移动教育、医疗健康、互联网金融以及手机制造等领域,BAT以及小米华为这些企业虎视眈眈,牢牢把持着市场份额,360几乎不太可能再去分一勺羹。那么结合大数据,发挥自己在安全领域的优势似乎就成了为数不多的突破口。
回归老本行的话,或许360依然会走很多弯路,但和曾经那些无头苍蝇般的尝试比起来,谁又能说这不是最好的方式呢?
原创文章,作者:唐师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天不怕地不怕的周鸿祎,拿什么拯救360?》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