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单车在上海宣布更名“哈啰出行”时,引人侧目。

升级后的哈啰出行联合首汽、滴答、高德等出行服务行业,共同打造智慧出行平台。同时,哈啰出行还将将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启动“地铁+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的创新合作;与饿了么达成合作,进军生活服务行业;联合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高德地图等多家出行服务商构筑智慧出行平台。

行业困局在前,哈罗单车升级出行能否突围?-天方燕谈

昔日的哈罗将从共享单车的单一业务发展到涵盖出行、服务等多个业态的出行平台。

后发者成黑马,哈罗到底凭什么?

哈罗单车于2016年闯入共享单车行业。哈罗单车成立时,ofo和摩拜已成两方巨擘。因此,后发的哈罗在初期并没有被看好,甚至连融资时都处处碰壁。但仅仅一年半之后,哈罗单车以在二三线城市的强大统治力顺利跻身行业前三,与ofo和摩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可以说,哈罗的成功逆袭首先离不开的就是它的布局策略。

最初,哈罗由于资金问题,放弃进入一线城市,率先在二三线城市投放,从苏州、长沙等城市切入,这看似无奈的举动却隐藏着哈罗后来成功的关键,成就了哈罗的未来。彼时,ofo与摩拜在一线城市激战正酣,避开一线城市的哈罗单车得以在二三线城市站稳脚跟,并在2017年突破3000万次注册。

此外,扎根二三线的哈罗,又因为比摩拜轻便、损坏率又低于ofo,加之骑行体验更好,用户好评屡创新高。

或许是这种差异化的布局策略使然,或许是用户的口碑效应推动,资本市场开始对哈罗单车青睐有加。2017年10月份哈罗单车和阿里旗下的永安行合并,2017年12月,蚂蚁金服成为哈罗单车的新一轮融资领投放。截止目前,哈罗已完成10轮融资,最近一次是今年7月,获得10亿美元投资。

行业困局在前,哈罗单车升级出行能否突围?-天方燕谈

背靠阿里系资本的支持,哈罗单车于今年3月份在二三线城市投入信用免押金骑车的政策,短短两个月时间,给哈罗单车带来了70%的用户增长。官方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哈啰单车已入驻300多个城市和260多个景区,注册用户超 2亿;哈啰助力车也已进入全国100多个城市,用户累计骑行超过5.8亿公里。

曾鸣曾表示:哈罗单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日订单量就为ofo和摩拜的总和。

策略合理、口碑良好、资本加持,“农村包围城市”是后来者哈罗成为黑马的关键。

变身是为突破行业困局,共享单车风光不再

可是,哈罗在风头正盛的关卡上,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次可以说是大变身的升级?要知道,进入新的领域,就相当于开始新的烧钱大战,哈罗的考量到底是怎样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哈罗的这次变身升级,深层次原因是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的危机隐现。

从用户使用率上看,2017年初,共享单车行业热闹非凡,各色单车争相上市。但是不到半年时间,各个平台出现押金难退、资金短缺的状况,悟空单车、小鸣单车等相继倒闭。

目前,在北京运营的单车公司数量已由去年的15家减少到了10家,单车投放量下降近2成,且活跃度不到50%。一组猎豹大数据显示,共享单车APP的渗透率也在下降。

另外,QuestMobile数据显示,摩拜和ofo两家单车巨头的用户活跃性也在降低。今年5月份,摩拜日均活跃用户为635万,ofo约为674万。去年同期,摩拜日均活跃用户数为697.38万,ofo在788.2万,降幅均达到10%。

行业困局在前,哈罗单车升级出行能否突围?-天方燕谈

虽然ofo和摩拜火速进入海外市场,但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ofo已撤回在海外多地的投资,这包括澳大利亚、美国等。摩拜的用户活跃情况也在显著下降。

数据表明,共享单车已风光不再。

更严重的是,共享单车的信任危机跟卖身行动也随之而来。

今年年初,ofo被传公司账户只可支撑一个月。而在3月,ofo创始人戴威就将单车作为抵押物,借取阿里17.7亿元。但这些并未解决ofo资金链断裂的根本问题,借债度日的ofo,信任危机还在进一步加重。

作为ofo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也未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虽有赴港IPO的美团接盘,但根据美团的招股书显示,自收购三周多的时间,摩拜毛利亏损为4.07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金额高达1560万元。

一个行业的兴衰,取决于能否实现盈利。共享单车企业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并且还未找到一个稳定高效的盈利模式。加之共享单车制造和维护成本都时刻在发生,实现盈利难上加难,衰退是必然趋势。

据了解,到2020年,将有1000万辆单车面临报废。按照ofo每辆单车200元的成本计算,这些报废车辆的成本就高达20亿元。

虽然ofo和摩拜都出台了相应的旧车折旧方案,但在城市中仍随处可见破损的共享单车。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维护成本过高,ofo今年5月份的成本高达2.5亿,其中运维成本有1.3亿。即使是目前已变身的哈啰出行,虽已在100多个城市实现了盈利,但整体来看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行业困局在前,哈罗单车升级出行能否突围?-天方燕谈

一切现象指向一个结果,共享单车市场的风光,正在成为过去式。哈罗的变身,可以看作是追求盈利的无奈,也可以视为突破行业困境的一次尝试。

哈啰肩负希望,出行升级值得一试

共享单车泡沫过后,行业回归理性,这时候,破局的方向成功与否是能不能走到最后的关键。

目前,共享单车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对用户押金的资本运作。

如果平台倒闭,大批量退还用户押金根本无法支撑。之前倒闭的近10家共享单车,如小蓝单车、酷奇等,至少有15亿押金无法退回,涉及用户达六七百万人。

还有一部分是广告收入,ofo的APP中加入了5s的开屏广告,加上其车身可以承载广告位,广告收入也相对客观。但是,只靠广告收入、用户押金作为主要收入,对共享单车的盈利贡献还是杯水车薪。

如今背靠阿里金主的哈啰,向出行升级,变身哈啰出行,展示了其谋求变革的决心。这其实也是探讨新盈利模式的尝试,谋求共享单车行业新生的愿望。

行业困局在前,哈罗单车升级出行能否突围?-天方燕谈

从今年10月起,哈啰出行将接入嘀嗒出行,并与首汽汽车合作开展网约车业务,和高德地图合作开放流量和入口实现行业互惠的,并同饿了么在生活服务上进行合作,构建多元出行的生态。哈啰出行将凭借此前在运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出行新生态。

显然,哈啰出行与滴答打车、高德地图等出行平台合作,足够获取到更多的用户。多平台的优势互补,再借力背后阿里资本的强大支持,构建一个崭新的出行平台,未来未尝不可与滴滴打车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