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短视频应用三国杀格局之模式篇-天方燕谈

如果说2013年是短视频应用出现和发展的元年,那么2014年则是短视频应用争锋相对,独领风骚的一年。一方面,在都想争得短视频社交平台老大的思潮下,微视、美拍和秒拍先后发起了“春年拜年”、“全民社会摇”以及“冰桶挑战”这著名的三大战役;另一方面,以更加低廉、草根文化为代表的“Gif快手”,涅般重生,俘获了短视频亚文化阵线的忠实粉丝,同时以更加注重个性化工具生产的“小影”,在各大巨头之争中也是如鱼得水,确定了以工具为核心的发展思路。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经过2年的短视频的发展和洗礼,这个时候,各大短视频应用开始出现分化,到目前,基本上呈现了三大基本模式阵营,分别是以美拍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模式,以微视为代表的PGC媒体模式以及以小影为代表的工具平台模式。

1)以美拍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模式

要想成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必须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要有至少过亿的用户基数,第二是要有稳定健康的关系链,第三是具备打造产业生态环境的能力或雏形。

首先,看用户基数,我没有拿到美拍的真实用户情况,在我上一篇文章《一个诡异的短视频应用“Gif快手”》中,从对目前市场主流的第三方Android应用市场的下载累计数据来看,应用宝、360、百度和豌豆荚累计下载是6279万。扣除下载到激活的转化率损耗,加上其他未纳入统计的下载渠道(个人判断,美拍用户当中,来自社交分享带来的下载比例应该占据足够的比重),我们保守估计,美拍Android激活用户应该在6000-7000万之间。

2015年短视频应用三国杀格局之模式篇-天方燕谈

从app12345网站上看,美拍在appstore总榜排名成绩非常不错,基本没有跌破前50,平均排名都是在前20。加上前期足够的品牌吸力和渠道势能,美拍ios激活用户应该在3000-4000万之间。因此,从用户量来讲,美拍用户很可能已经过亿。

2015年短视频应用三国杀格局之模式篇-天方燕谈

其次,看关系链,美拍至始至终没有接入任何腾讯的账号体系(牛逼,就是任性),采用的是新浪微博和facebook以及手机通讯录的登录账号体系。绑着新浪微博的好处是能够在产品早期阶段,一方面方便迁移或者吸引原有的新浪微博粉丝成为自己的美拍粉丝,另一方面巧妙的分享同步,能够直接获得新浪粉丝的互动点赞,对于明星和大V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和激励。我们可以直接把美拍的关系链就看作是新浪微博关系链的翻版。

最后,就是打造产业生态环境的能力,这一方面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的东西,当然和目前用户基数、用户用视频表达的习惯以及本身短视频行业的成熟度有关。因此,只能这么说,美拍初步具备了成为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的能力,但离平台之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另外Gif快手也是有望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成为中国版的“vine”。

2)以微视为代表的短视频PGC媒体平台模式

微视是一款彻头彻尾瞄着“vine”这个模式去走的产品,从2013年10月诞生,高举高打,引入微博早期的明星战略和媒体化运营路线,在2014年春节策划明星拜年带动全民微视,达到运营高潮。这个在我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有讲述,其中《短视频分享应用泛媒体化的无奈与出路》也暗中阐述了微视、秒拍媒体化运营的现实国情。直至美拍5月份出来,从产品的“转发”和“原创”的架构和逻辑反复,就可以看出微视的路线被打乱,一度出现“社交”和“媒体”路线之争。

2015年短视频应用三国杀格局之模式篇-天方燕谈

判断微视的PGC媒体走向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微视产品隶属于腾讯在线网络媒体事业群下独立事业部,相比腾讯的其他的产品,并没有太多的社交基因优势。反而在OMG下,很容易得到诸如腾讯视频、腾讯新闻这样的大媒体资源的支撑,优质内容需要优质的渠道进行曝光,这样的内容-渠道优势是其他的短视频产品所不具备的;

第二,微视产品的后期迭代改版,弱化了过去对个人Timeline的展示,强化对热门、精选等优质内容的曝光,且从信息媒体流的形式切换到能够展示更多内容的九宫格模式。另外从内容运营层面,微视近期主打了两部重量级的内容,一部是牵手微视红人“小夕”,主打了一系列的“梦想与现实”短剧,另一部是微视年度达人电影“这个老师不是人”。产品和内容相辅相成,构成了微视要做PGC媒体平台路线的雏形。

第三,面对短视频领域后起之秀“美拍”的压力,在无法打破目前这个竞争格局条件下,微视势必要在媒体和社交之中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线。然而面对国内普遍不高的ugc质量,选择和有能力生产原创内容的达人和工作室,则成为了现实中无奈的一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注定了微视和腾讯已有的强大媒体资源是不可能分开而存在的。

维持同样的路线的还有新浪投资的“秒拍”团队,虽然没有微视背后的媒体资源支撑,但是创业团队在资本支持、团队协作、竞争环境(主要指360)等方面拥有着一定的优势。

3)以小影为代表的短视频工具平台模式

看一个产品的定位,最好的方式是看其在公共区域的副标题。小影的副标题是“微视频的DIY神器”,因此也决定了小影作为一个短视频制作的工具而存在。在目前的短视频领域,工具是基本属性,美拍的一键特效是工具的展现,小影的个性化定制是工具的展现,开拍的电影特效是工具的展现,每个产品的工具展现形式不一,但综合来看,“小影”这款APP在工具领域是最为齐全,也最为“复杂”的,也是最有望成为业界其他app想要调用视频拍摄能力的平台。

首先,看小影的appstore历次迭代

参考小影在2014年在appstore的14次版本升级说明,其中有8次主要是针对重大视频拍摄和视频处理的技术进行研发和优化。下面列表中,我将这8次重大的版本型号以及相对应对小影“工具”属性升级的要点罗列出来。相比其他的短视频应用,如美拍、微视、秒拍,在工具这个处理上远远没有“小影”这样的精度和广度,相反他们在工具上基本趋同性的主打“一键特效”。

2015年短视频应用三国杀格局之模式篇-天方燕谈

其次,看小影的内容的分布

就在最近风靡社交网络的#恶搞武媚娘#事件,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我认识了幕后的策划人员,其正好属于“小影”的原创内部达人。由于小影本身不具备诸如美拍和微视的体量,因此虽然事件出自“小影”,但在社交网络的影响面上,“小影”相当吃亏。退一步来讲,我们的确从目前各大短视频应用上,看到了“小影”的身影,尤其是对于故事性比较强,或者个性化创作比较强的用户而言,他们一般是首先使用“小影”工具进行创作,其后会发布到各个平台中去。

2015年短视频应用三国杀格局之模式篇-天方燕谈

(分布于美拍和微视的小影作品)

作品的跨平台发布,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越是那种喜欢炫耀,喜欢积累粉丝,或者以扩大传播量为目标的用户,越是喜欢在多个平台上传自己的视频,这个在早期的微博大站中,我们也能够看到相同的场景。

最后,小影其实完全可以走向一个工具开放平台

这个开放的战略,其实早在2014年第一季度,我就内部提过。理由很简单:

第一,短视频的基础是工具,工具做大了就一定要开放,把自己的基础能力开放出去。在业界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比如face++,Moves,Spotify,Rdio等;

第二,短视频这个行业想要尽早成熟,用户习惯和教育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如果能够开放自己的能力给其他的合作伙伴,可以汇集力量,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第三,上面2点说的供给端,从需求方来说,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比如移动社交、比如移动医疗,其实都有对视频拍摄的需求,尤其是移动医疗,视频在运用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初步诊断。、

刚才我们提到了美拍的社交媒体模式,微视的PGC媒体模式,小影作为从工具起家的产品,必然也有必要在工具这块深耕,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很多人,包括创业者和业界的从业者,也包括一些调研的基金、投行的人都在普通问一个问题:你认为短视频行业有前景吗?我的回答是:有,看你怎么做。最近出来的短视频应用尤物YoWo,以捕捉局部特征并且特效化为产品差异点,就很有意思。另外视频IM的产品,Blink、Taptalk,个人认为还是非常不错的切入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