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挣钱不易、存钱也不易的时代。
投资理财在这个时代里几乎已经成为通向“财务自由”的必经之路。这些年投资热点一直在变化,从前最为靠谱的银行存款已经成为低阶人群最没想法的理财方式,而从银行发行的各种理财产品,到股票、基金,再到黄金等贵金属,然后到前几年异军突起的p2p,后来私募和对冲基金又开始变得亲民,前几年众筹开始风生水起,近期又有ICO再掀风浪……梦想富有的人们一路追随着,判别着,被一波波漩涡裹挟着,在悲喜交加中执着地追逐着财富……
ICO在几个月前还在彪悍地暴涨,人们像饱尝鲜肉的饿狼一般蜂拥而上,但9月4日,情形突然急转直下,《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出台,一行三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公告,叫停了各类ICO活动。继而,三大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火币网、OKcoin币行均发布公告称,将停止平台上的ICO代币EOS的交易,完成虚拟代币下架。
国家对ICO动枪了,并且监管已经对准了靶心。在此情形下,比特币全线暴跌,ICO项目纷纷下架,整个产业措手不及、一片狼藉。
一,什么是ICO?
ICO,全称 Initial Coin Offering,意为首次代币发售。这个词从传统的 IPO 演化而来,与 IPO 的目的一样,它是公司或者机构融资的一种方式,但与 IPO 方式不同,它的媒介不是证券,而是代币,也就是“ICO”中那个 C。
对于ICO,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ICO是共享财经的未来;有人说,ICO让每一个人都有了一次财务自由的机会;有人说,凭借一份BP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还有人说,ICO的本质就是庞氏骗局。
但任其怎么说,疯狂的数据总是能带动暴涨的热情,而平地惊雷般的崛起和一年1500倍的暴富神话还是赋予了ICO一种魔力,让很多人把它认作新的风口:一个可以颠覆传统VC的、强大的互联网金融的新变种。
据说,ICO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其发行机构的随意化和去中心化,这意味着,理论上讲,任何一家公司、甚至个人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ICO。一家公司可以在创业之初就先将股权以货币的形式发行以募集资金,一名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利用个人信用为自己的ICO项目招徕投资者。
2016 年 1 月,“以太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区块链品种,市值从7000万美元最高上涨到 11.5 亿美元,涨幅达 1600% ,成为ICO得以规模性火爆的“星星之火”。
2016年4月,“THE DAO”项目在短短 28 天时间内,累计融资超过 1.5 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众筹项目ICO 。
2017年3月,国内智能合约创新平台“量子链”(Qtum)开始ICO,并在5天时间里筹集到价值1500万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币。
2017年4月26日,致力于预测市场的项目Gnosis开始ICO。仅15分钟ICO就圆满成功,首次释放出来5%的代币以1200万美金(等值以太币)被认购一空。以当天市值计算,该项目价值2.8亿美金。
2017年7月6日,有华尔街背景的区块链项目Tezos在短短四天募到2亿多美元,创下了ICO的新纪录。
面对如此阵势,中国投资人早已按捺不住。只见几个顶尖基金投资人纷纷开始动作:来到ICO的发源地美国,与创业者和同行一同讨论风险投资的未来和ICO对其造成的影响,侧面为ICO的潜力和可信度做了背书。
面对国内ICO市场个别项目已经达到一年1500倍的高收益,对于任何一个个人或VC的理智都是一种附带诱惑的挑战:ICO融资的规模已经远超传统风投,未来还有VC的存在空间吗?
对于见多识广的VC尚且如此,对于“见钱眼开”的普罗大众,ICO又会造成怎样的局面呢?这种用以太币或比特币作为交易基准的融资形式,本来是市场上颇为小众的玩法,近年来却能在中国“大放异彩”,究其因,还是因为有太多国人怀揣着“富甲一方”的勃勃雄心无处安放,正好迎来一个回报率看似非常可观的投资机会,眼看着先入者大步流星朝着财富金字塔尖迈进,自己怎么能够冷眼静观?“那个谁,致富带上我啊!”
二,投资者的如意算盘
一位老投资者说,“ICO的本质和股市无差,都是依靠行业的泡沫来营造人们的贪欲。互联网就是泡沫造成的,而ICO本身也是一波一波的泡沫与泡沫中的盈利,这二者并无显著差别。”
另一位ICO玩家说,“国内ICO爆火的一部分原因是其巨大且快速的盈利性,这可能被投机者利用。”在他看来,一个项目想要发行ICO,首先需要想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你的项目应用场景为什么需要区块链?第二,你的项目为什么要发行代币?但显然,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对于这两个问题根本不去想,他们想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圈钱赚钱,这也就是泡沫的由来。
有趣的是,之前已经敲定好企业的创投经理们,在企业ICO出来后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有了ICO谁还费力去IPO?靠着PPT就能融资,ICO市场如此慷慨多金,让项目方找到了致富新路径。创投一般会投五百万的项目,通过ICO通常能融到几千万。
我的朋友小鹏作为数字货币、ICO的圈内人,一直坚信自己走在大时代道路上,“因为我紧跟趋势,所以财富紧跟我。”
2016年底,战战兢兢的投资尝试让85后的小鹏尝到了数字货币的美味。在早期币圈,盯准看起来靠谱的项目、直接购买原始代币,二级市场交易后,代币的价格翻个三五十倍是家常便饭。高回报的快感,伴随着场内进食的盛景不断催化着外围投资者的欲望。据统计,仅2017上半年,ICO参与投资人次超过10万,融资规模达到26亿。
小鹏介绍,7月后,大量奇葩、不靠谱的项目上线了,让ICO备受媒体和舆论的质疑,他坦言“我也感觉许多项目是假的,但是只要想到日进斗金的快感,什么都不在话下了。”8月,小鹏又投资了六个项目,都是购买原始代币,也就是“众筹”。
国家公告出台后,平台开始退币、按照投资人购买数量原数返回。目前小鹏投资的六个项目,都已经完成了退币,“以太坊我是在2800的高点买进的,退的时候已经跌到1000”,小鹏带着哭腔,而我听到了黄粱梦醒后一个年轻人心碎的声音。投资ICO曾经让小鹏与梦想变得如此之近,几乎唾手可得,ICO几十倍的获利曾经把他送到天堂门口,如今又将其推将下来……
三,财富增值永远基于底层商业
ICO泡沫是不争的事实。
1,没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程序
近4年来,ICO的信息披露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9月之前,大环境未对ICO有完善的监管和明确限制,这增加了ICO的不确定性。
2,投机心态严重
随着ICO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内公司不问就里、趋之若鹜。很多投资参与者甚至等不到一个项目开发出正式成果,就期待拉高套现走人。“赚一笔就走”是纯粹的投机行为,而盲目跟进也只是为了快速捞钱。
3,前期夸大宣传
一些项目为了成功融到钱,不惜成本寻找媒体、名人背书,大力鼓吹项目前景,篡改团队简介,夸大公司现状,甚至暗箱操作,结成以互相支持吹捧为目的的利益集团。
4,融资后没有持续监督约束机制
筹集到大量资金的ICO项目,真正上线之后
很少能让ICO参与者获得良好收益。
5,没有与之呼应的法律规范
叫停前,ICO缺少投资者权益保护等基础性法律规范的制订。
其实,ICO在中国被玩坏之前,它的理念的确有一定的优越性。
ICO使企业提前进入种子用户视线,并且让他们成为早期投资者和产品的推广者。一旦种子用户认可你的产品,并不遗余力的推广ICO,那么带来的价值远非短期回报可以比拟。本质上讲,这是一个人财两聚的过程,核心用户在认可产品之后帮公司推广,同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奖励。很多硅谷创业团队都将这些逻辑贯彻得很好,公司与参与者用责任心共同维护着这样的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而反之,再先进的经济模式一旦产生了大量泡沫,都将难逃这样的厄运:小部分人制造泡沫,成为富豪;大部人被泡沫迷惑,成为牺牲品。
遗憾的是,在中国ICO堤坝已溃,不知未来还有没有再生的希望。实际上,人人都懂得:财富增值从来都是基于底层商业,从荷兰的郁金香,到一战后华尔街的股票,再到国内的ICO热潮,莫不如此,只是,人们在利益面前,要想阻止欲望冲破理性的栅栏,太难太难。
原创文章,作者:小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ICO下架,愿赌服输,想暴富的你们还敢不敢再做黄粱梦?》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