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继三问区块链之后,《人民日报》再度对区块链技术发声,刊发了题为《区块链:误解有多少,泡沫就有多大》的评论文章,剑指区块链概念炒作行为,反复强调企业应该找到区块链真正的商业价值,将其落地应用。同时,人民网旗下的创业与投资门户,“人民创投”,悄然上线了区块链频道。3月7日,在世界的另一端,非洲的塞拉利昂(Sierra Leone)举行了世界首个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总统投票选举。
区块链,这个在阴影中存在了多年的概念,在虚拟货币的裹挟下忽上忽下了许久,如今还是牵动着国家媒体紧绷的神经。
有人说,区块链已经成为了2018年的开年风口,但却只见狂风大作,不见飞猪起飞;只见概念乱舞,不见应用落地。不但如此,区块链作为当前的重磅话题,还引起了从企业家到普通人的现象级焦虑。特别是创业者面对区块链时更是困惑不已:做好了拥抱区块链的姿势,却不知如何拥抱;如果不拥抱,又怕被时代抛弃。
创业者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区块链才是正解呢?
一,比特币、区块链和ICO,傻傻分不清?
人们对于区块链的关注,始于比特币的造富神话。一些先知先觉的“炒币者”通过比特币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从而改变了人生轨迹。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也获得了瞩目。在追逐财富心切的人们看来,区块链就是一个全天不打烊的股票交易所,而区块链最现实的应用,就是用来发行虚拟货币并套现。
可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应用。到2016年,比特币已经创造了160%的惊人涨幅;2017年元旦后,比特币价格突破1000美元/枚,到12月时一度达到接近20000美元/枚的纪录高位,部分平台报价甚至突破20000美元。
伴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的飙涨,衍生出一种新的互联网融资模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国内ICO累计融资规模就达26.16亿元人民币,但90%项目都不靠谱,有相当一部分人打着虚拟货币名义进行传销诈骗。
监管部门在2017年9月出台政策封杀ICO,并关停了国内的比特币交易所,直接导致了比特币价格重挫。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一度跌幅近30%,但短期下挫后,比特币又开始了上涨之旅。政策之后,ICO看起来消沉数月,实际上,在暗地里以“出口转内销”或花样变形的方式暗度陈仓,面向对象仍然是众多国内散户。
在金钱、政策和各种概念交缠的乱象中,很多人将比特币、区块链和ICO混为一谈、视为一体。实际上,如果不将这三个概念彻底区分开来,人们也无法对区块链形成正确的理解并采取正确的态度。
1,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将加密数据分散成为区块,按照时间顺序叠加、生成永久保存数据的记录链(去中心化)。这条记录链通过“民主化”的“投票决策”(共识算法),确保链上的数据极难被篡改(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共识算法”和“不可篡改”是区块链的核心特点。
2,区块链不是单一的技术创新,而是一套融合技术解决方案,未来可以降低信任成本并提升协作效率,从而降低整体交易成本。
3,比特币不是货币,而是一种新的、可选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是区块链众多应用中的其中一个。
4,ICO 是一种以数字货币为募集对象的新的互联网融资手段,是区块链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受政策影响很大。ICO大撤退后区块链行业仍将奋勇向前。
然而,在区分比特币、区块链和ICO之后,人们的焦虑并没有缓解:在比特币被禁、ICO被叫停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被热捧。
如果不发币,如果与投资无关,区块链的价值还能在哪些领域发热发光呢?
二,核心价值被高估,落地应用为时尚早
在不同于炒币者的另一个群体,在资本对区块链的助燃下,就像多年前对互联网的膜拜恭迎一样,企业家们又开始了对区块链的彻夜学习和深情解读。
从狗年春节伊始,全国上下掀起了对区块链技术的讨论热潮,而最著名的区块链讨论阵地,莫过于“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
这是一个名人云集的微信群,群里有像沈南鹏、徐小平、薛蛮子、李笑来等这样如雷贯耳的投资大咖,有高晓松、汪峰、佟丽娅、韩庚等娱乐明星,还有一些专业的区块链从业者。每晚凌晨3点开始,这些社会精英都不休不眠地展开对区块链的解读、研讨和学习,简直就是“拥抱”区块链最勤奋的样板。然而,直至今日,关于区块链的一个最基本的判断还没有在群里达成共识:除了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还有其他用途吗?
无法达成共识,至少说明了以下两个事实:
-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可能被过度解读、甚至被高估了
- 至少是目前,除了比特币,人们还没发现非区块链不可的清晰明朗的应用模式
作为对一项技术的应用判断,我认为,最接近客观的结论还是应该来自技术极客,毕竟我们普通人在没有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很多观点都类似于“臆测”,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区块链更像是1994年的互联网时代。当多数人用486敲着DOS命令、设想互联网在手机移动端解决社交问题时,是不是只能是一个粗有轮廓、内容模糊的科幻梦想?在Windows95还没发布、智能手机还没问世的蛮荒年代,人们如何才能畅想到互联网在具体行业中是如何应用的呢?所以,不管是多大的企业家、投资家,不管讨论到深夜几点,勾勒出的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想象空间而已。
而从大方向来看,几乎没有人否认区块链的前景和未来可能具有的商业价值。
区块链的特性决定了它在需要中心化存档、认证、审核信息的机构,以及需要验证大量数据的技术领域具有想象空间。比如,依赖大量真实行为数据评判信用等级的征信体系,就有可能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后,不再需要中心化的征信中心。股票、期货等交易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提升合约签订的智能化和可靠性,实现自主交易。
在物联网领域,数据可以通过区块链分散存储和调取,设备控制也无需依赖单一的中心计算机,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能够大幅提升——以此为基础,自动化生产的规模甚至有可能从目前的工厂范围扩大到整个供应链。
然而,除了在加密货币领域出现了规模化应用之外,区块链在其他领域的进展还都处于原始阶段。现实和理想之间有太多基础设施的断档,基于现在的预估并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还有部分人,基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天花板,对于区块链持有绝对悲观的态度。2008年,比特币的设计者中本聪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比特币的总量设定了上限。由于比特币的产生来自于对一组符合特定规律的数字的计算,每产生一个新的比特币,链上每一个区块里的数据库都要同步更新核验。因此,比特币的“产量”越高,计算就越耗费时间,越需要高算力的计算机。这也成为了区块链在游戏、物联网领域大规模应用不被看好的原因:运用规模越大,越消耗时间、金钱和电力。他们认为,由于摩尔定律已经放缓,至少在量子计算机发明普及之前,区块链的技术很难有可以普及的落地应用场景。
三,炒作者各怀目的,创业者没必要焦虑
连续创业者、互联网知名人士雕爷说,“凡是把区块链过分拔高的,什么'是比互联网更伟大的发明'这种话,只能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坏,要么是蠢,必居其一。”
比特币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割韭菜,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局!“全球化割韭菜”这样天才的优质项目就这样在中国受阻,让已经入局了的精英们如何能够心甘?还好,还有区块链这个概念在中国没有被禁……你懂的,具有全世界最迂回思维的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炒概念!
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对区块链不是特别悲观,但他也认为,区块链技术起码要有20年的发展,才有可能看到一些场景落地。他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直接指出,“进到3点钟群里面讨论的绝大部分人的动机,其实就是圈钱,真正想用区块链技术来改变世界的人是少数”。在他眼里,“群里有些人就是奔着财富去的,并且还想拉更多人入局,简直丧失了良心。”
因为在群里仗义执言,慕岩当天就被轮值群主踢出了那个大咖云集的“3点钟群”,后来再也没有加入过。
除了慕岩,对区块链保持理性、智商正常的商人还有著名的创业导师李开复。李开复称,已经退掉了所有的区块链3点钟群,并直言ICO是最大的泡沫。而如此被全民热议的焦点,人们并未见BATJ等头部公司参与其中。
有一句对区块链的经典概括,来自360创始人周鸿祎:“除了比特币,还没看到什么非用区块链不可的场景。”其实,周鸿祎也曾参与“3点钟群”,但他表示,自己非常不适应群里的讨论方式:“我怎么感觉自己犹如白痴呢?在和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对话……”
凡是有炒作存在的地方,背后必有利益驱动;凡是有商人改谈信仰,多半是在诱你入局。所以创业者看清就好,根本不必焦虑。
说到底,区块链也是互联网下的一个子集;说破天,应用场景也是有边界的,去中心化导致的效率低下,在90%追求效率的领域,可能都不适合发挥作用。
当然,对于一些追求公平的重大领域,区块链的确有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所以,对于真正想投身区块链的创业者,我的建议是:
1,要耐得住寂寞去潜心关注,并等待基础设施慢慢成熟。时刻准备着,会很久很久,但也有极小概率短期内爆发。
2,现在不要入局,否则九死一生,会被大投入和各种不确定性拖垮。
3,如果情怀很重,想为基础设施的成熟做贡献,请谨慎为之。基础设施往往最终都要依靠中心化的大企业、甚至政府介入才能得以完善,中小企业投入不起。
最后,愿你在读过这篇文章后慢慢心绪平静、不再焦虑。虽然时代奔跑得很快,但你不会被区块链所抛弃。
原创文章,作者:小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请收起你拥抱的姿势!区块链的创业黄金期可能还早》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