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我站在五道口地铁站的出口,准会想起2008年的4月18日,刘小闷从搜狐网络大厦赶过来,当着他媳妇点点和我贴肉相拥的画面。当时,五道口挤地铁的人已经很多了,微软中国、网易、搜狐的巨大Logo在夜幕之下闪耀在中间,北大清华在这一头,北语北林地大在那一头,五道口购物中心的广场上还没有红色裸体男孩雕塑,枣糕店的门口一如2014年的火爆,站满了伸长脖子嗷嗷待哺的人们。这个地方对于那时就要大学毕业的我来说,许多建筑都叫不出名字,不得不用手指指点点。每年4月,我总会想起那时坐车去中央党校面试,经过搜狐网络大厦,禁不住感叹一个互联网公司居然有这么大一个办公楼。
那时的刘小闷和马智,就已经是我极好的师兄和哥们,都在搜狐教育工作,他们在回龙观合租了房子,我来北京面试也和他们住一起。因为马智的一句“没啥事就多待两天呗”,我错过了10天后的“4·28胶济铁路撞车事故”,一个从大连研究生复试回来的管理学院的同年级校友不幸遇难,而我当时惊坐在北京的电脑面前看到事故现场的惨状,心中万幸。
也许注定了和搜狐的缘分,5月我在潍坊诸城一个50万平米的CBD项目做经理实习助理的时候,小闷说搜狐社区正在招人,帮我投了简历。很快一个自报是搜狐社区的哥们给我打电话,简单问了我几句大学的情况和对互联网的理解,然后让我等邮件。通过邮箱我收到了笔试的题目,是要我对社区某个活动进行全案策划。我努力调用在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两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情景设想,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早上到晚上从晚上到凌晨,写了一个超过一万字带着图表的策划。怀着忐忑的心情提交了邮件,几天以后收到很遗憾的答复,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搜狐的员工,会不会通过假冒然后“榨取”一个应届毕业生热情而认真的全案策划成果。特别留意了一下他邮件的签名叫李杰,后来我在搜狐的邮箱名字就叫jerryli,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当时的搜狐走到第10个年头,是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如日中天。我在那一年下半年回到乐山高中母校给高2011届8班的同学们讲奥运会历史的时候,还提到如今奥运会的网络新闻报道和搜狐的又好又快。时光流转,到了2012年的4月,我已经是香港成报网的总编,负责香港成报传媒集团的所有新媒体业务。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是我那段时间日思夜想的话题,而搜狐也在进行移动新媒体的布局,搜狐新闻客户端发展很快。在新浪微博上,一来二去我“勾搭”上了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总经理岳建雄,因为他也曾经在靠近香港的广州工作和生活过,我们熟络起来,他推荐市场部的曾荣给我认识。我们最终达成了合作,香港成报一度入驻了搜狐新闻客户端,这对香港的报业转型是一个推动信号,受到较高关注。
或许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兴趣与日俱增,或许是对加入搜狐的不死心,2012的圣诞节我飞到北京和岳建雄在立水桥的龙德广场喝了一个下午茶。到了2013年的1月14日,我已经带着行李住到了回龙观,坐到了五道口的同方科技广场8楼的工位上。已经在搜狐汽车区域内容中心做负责人的刘小闷陪着我和小贝在老车记茶餐厅吃饭的时候,小贝还在问我都总编了还来搜狐新闻客户端做用户运营干嘛?我当时嘴上说这是在补课,需要感受和学习移动互联网,但是心里的声音是:曲线救国,我终于来到了搜狐,工号200733。
搜狐新闻客户端的日子紧张而充实,大家为了运营的问题不断的头脑风暴,有时还激烈而热忱的交流和碰撞看法。我的Team主要负责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用户运营、评论运营和延伸平台(官方微信、微博的运营),大家一起拿出了规划体系、运营计划并且尽力往前追赶。但是我们做的工作需要产品前端推出新功能,后端重新构建系统,人力也很吃紧,那段时间真是一个人当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用。尽管如此,移动互联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喜欢挤出一点工作之外的时间吃喝和记录变化。所以早在2012年就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在2013年也尽量保持更新,直到6月,我开始更多的表达对移动互联网的思考,也和当时的产品副总裁方刚、副总裁兼搜狐网总编刘春有过交流。大家说,咦,这么能写,做市场公关应该很好啊。后来Team里负责用户运营的晓航去了QQ浏览器,负责评论运营的小管去了百度阅读,负责官方微信运营的Sam去了腾讯OMG开放平台,媛媛继续留下来做官方微博,我在国庆回来以后到了搜狐集团的市场部做公关。
这次工作的转换,被朋友们称为我职业生涯里又一次“神跨界”。这要感谢当时搜狐的首席运营官、联席总裁王昕,和现在的市场副总裁曾怿、公关总监林涛,他们看了我的文章,和我当面谈了谈,然后一路绿灯,我才能有一个宝贵的机会学习市场公关的工作。在这个岗位的半年,我结识了集团市场部和其他部门好多同事并且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也受到耐心指导和理解宽容,学到很多写作技巧和公关手法,领导们在业务和行业里的敏锐洞察和人际沟通的不急不躁也让我获益匪浅,甚至我得以在一个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很多事情,这让我进一步拓宽了眼界和活跃了思维。我也很荣幸的成为了搜狐集团的认证讲师和“创新思享汇”年度最受欢迎讲师。
时间到了2014年的4月18日,我坐在北京人家小区的房子里看央视21点档首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出现老家乐山嫩豆花和麻辣香肠还有老谭夫妻一口正宗的乐山话,我已经疲劳累中惊坐起。快要结束的时候,李立宏的旁白说到——
“这是剧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都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特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我的眼眶湿润了,一点不夸张,想到在这样的一个日子忍痛谢谢领导的挽留、离开自己心爱多年的搜狐,不得不专心做好乐山另外一个地方特色——尽膳口福翘脚牛肉,自己那一刻真是鼻子一酸,百味陈杂。2008年到2014年,我用了6年时间来圆了一个加入搜狐的心愿,搜狐也已经16岁了。她16岁的生命里,我只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匆匆过客。自己现在只剩一个把尽膳口福翘脚牛肉做下去尽力做好的美食产品梦想,而搜狐已经拥有搜狐网、畅游、搜狗、焦点、搜狐汽车、搜狐视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等等像样的产品。作为一个胖子,那一晚脑子里有一句话念念不忘,纵使岁月变迁,人生际变,希望日后再回首,我和搜狐之间能够因此有一点点回响。这句话就是——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