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是一个以新闻资讯和内容平台的面貌出现、初期以大数据广告商为盈利模式的信息推荐引擎,通过人工智能的机器“算法”,对内容进行分发和推荐,促进人与信息的交流。但这个“算法”却在近期让“今日头条”成为了众矢之的。其中,不绝于耳的骂声大多来自精英群体,造成的影响甚至惊动了官方媒体。

前不久,人民网对“今日头条”进行了指名评论,措辞相当犀利:“……内容能否推、推给谁,都是机器说了算,标准就一条:能不能抓眼球、能不能吸引用户…技术红利的背后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色情低俗内容成了部分智能新闻客户端的顽疾。在技术为王的时代,也不能完全让算法决定内容。”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对此,“今日头条”积极回应,表示一定会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存在的整体发展的不足,承认人工编辑应该在目前与机器共同对内容把关,并承诺“今日头条”会在不断磨合和优化中成长。

 

一、流量之王遭阳春白雪嫌弃

“今日头条”上线已六年之久,在这六年间,堪称创造了一个流量奇迹,但也一直遭到诟病。对“今日头条”诟病最多的当属知识分子和媒体圈的文字控们,他们总结出若干条对头条平台的“不能忍”:

1,文章发表门槛过低,对多数文章质量不能忍

“今日头条”里面的各类文章良莠不齐,各种标题党肆虐,罕有高质量的文章和有素质的评论者,平台整体与地摊小报无异。

2,对文章作者整体素质偏低不能忍

在得以发表的文章中,很多文章本身立场并不客观中立,目的性强,有刻意引导舆论之嫌疑,公关洗白文、软文、抄袭文泛滥。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3,对文章的审稿和推荐机制的鉴别力不能忍

由于“今日头条”主要由机器来审稿,只要不涉及敏感词的文章基本就能通过审核,而推荐也是完全靠大数据的爬取功能来实现,所以,很多好文、美文在“今日头条”被推荐的次数寥寥无几,反而很多弱智鸡汤文、抄袭的杂烩文、甚至带有语病和错别字的垃圾文却获得推荐,极大挑战了专业纸媒从业者的涵养底线。

4,对评论区的无底线包容不能忍

评论区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今日头条”的重灾区,也是美分、五毛、网特和水军账号的集中地,某些言论明显具有迷惑性和分化导向作用,而平台对此不闻不问、不约束、不管理。

5,对评论者普遍的低素质不能忍

评论者中,键盘侠居主导,喷子众多。他们经常占据舆论高地,不看文章内容就开喷,动不动就进行人身攻击,脑残言论数不胜数。散播谣言者、断章取义者、跟风评论者全部集齐,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慰问小编亲戚,或者互相撕逼,场面蔚为壮观。

 

二、今日头条的惊人流量来自哪里?

鄙视归鄙视,鄙视链的存在丝毫没有影响“今日头条”每天乐此不疲、热热闹闹地创造着巨大的流量。它的流量来自哪里?当然不是来自那些文字洁癖的小布尔乔亚们,而是来自和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却兴趣迥异、审美迥异的草根大众。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从“今日头条”,我想到了“快手”,一个曾经在大城市和知识阶层中几乎无人知晓、却已经在基层农村暗中取得了全网流量第四的视频软件。当时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底层残酷物语:一个视频软件中的中国农村》生动地揭示出草根市场的强大生命力。

由此,又要回归到那个最初的命题上来——互联网时代,究竟是将人群链接到了一起还是将人群撕裂了开来?

实际上,互联网一直在对全体网民进行着一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文化站队革命。

虽然互联网让全体网民的沟通成为举手之劳,但也让不同的人群彻底隔绝,彼此不能理解、老死不相往来。文艺青年在各种小众app里岁月静好,热血青年在贴吧铁血里星辰大海,B站的弹幕大神们沉醉于互联网造梗机的使命,而更多的普通青年在各种直播平台里尽兴地消费着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

知乎的拥趸和快手的用户会有什么共同语言吗?不会。所以,当北上广深的“有品男女”们热烈探讨着国外自助游啊、极限运动啊那些“精致的淘气”时,在占据中国一半人口的广大农村,当人们在“今日头条”上点开一个又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看看热闹,再去评论区插科打诨凑凑热闹之后,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再顺便找找乐子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了很大满足。而正是他们这些平实的需求,为“今日头条”带来了真实而稳固的流量,创造了一个长年奔流不息的流量瀑布。

并且,只要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存在,“今日头条”和其他快手类产品就会随之一直存在并继续壮大下去。因为,无论你身在何方,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在使用互联网的权力上,人人平等。

 

三、创始人张一鸣的产品困局

过去11年,张一鸣先后参与创办酷讯、饭否、九九房,虽然屡战屡败,但他不以为意,始终按自己的套路出牌,直到这一次,“今日头条”让他成功了。

张一鸣做“今日头条”的初衷是:打造一个能实现信息与用户间智能匹配的利器,也就是说,只要你装了“今日头条”app,你甚至都不需要去输入关键字,产品会自动判断你的喜好,并将你喜欢的内容(至少是它认为你喜欢的内容)推荐到你面前。这种不需要作出搜索的动作就显示内容的神奇工具,被善于包装的互联网人称为“推荐引擎”。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那么,推荐引擎是如何判断用户对内容的具体需求的呢?这便又要提到张一鸣十分引以为傲、但却被人民网指责的“算法”。在张一鸣眼中,算法是一个生命体,你要调教它,驯养它,因为机器通过大量学习是可以逼近人在某个领域的判断力的。他曾经看到很多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个性化应用的产品,虽然都不太成功,但却引领了他的产品思路。所以,当“今日头条”带着张一鸣理想中的算法横空出世时,他的内心是充满欢喜的。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心目中那个对用户影响更普遍、更有通用价值的引擎产品却做着做着成了低端人群喜闻乐见的内容杂货铺,甚至有点不受控制地在往“低俗”的方向上小跑,显然这背离了张一鸣的初始意愿。

2012 年 3 月,张一鸣创建今日头条,5 个月之后,微信公众平台被腾讯推出。作为现象级产品,它们都满足了当时广为存在且急需解决的需求。前者为信息的获取和分发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后者则将“自媒体”的概念带进了千家万户,将信息源变得更加充实而丰富。

“今日头条”作为自带信息推荐功能的内容分发平台,当然欢迎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入驻其内,因为自媒体是大数据的生产者。有了数据,才能对内容做索引;有了索引,才能编写算法、计算内容的匹配度;有了算法,才能号称人工智能,号称比用户还了解用户。而有了所有这些之后,才能聚拢海量用户,通过投放广告体现商业价值……逻辑很圆满,想象挺美好,原本是一个造福人类又惠泽自身的高大上想法,但现实却被导向另一个方向……

问题还是出在“今日头条”对数据的把控上滋生了一些小贪婪和小惰性。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今日头条”吸引用户主要靠两点,一是信息的个性推荐,二是内容丰富涉猎广。前期,由于“今日头条”不可能自己生产内容,为了汲取海量内容、激发用户活跃度,它采取了对数据设置宽松低门槛的方式,对小编及其文章几乎不设限,导致阿猫阿狗都可以以小编的身份出入,不断从各种地方搬运内容,于是出现了大量重复劣质的内容,再加之抄袭泛滥、举报功能形同虚设,“今日头条”仿佛又走上了彼时百度饮鸩止渴的老路,劣币驱逐良币是必然后果。后期“头条号”的推出虽然旨在扶持一些平台自产的优质内容,但由于审核机制没有改变,还是没有扭转鱼龙混杂的局面。而内容水平降低的连锁反应就是用户素质不断降低,朝这个方向看去,付费内容绝无可能,即使是广告投放也难免会受其影响,因为受众群体的整体素质、审美情趣和购买力都会对广告产品有反向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低质量的受众只能吸引低诉求的广告或假冒伪劣产品。

当然,你可以说,“今日头条”就是要占领这样的低端细分市场,不可以吗?这就是一款植根于劳苦大众、群众基础广泛的接地气儿的产品,不可以吗?当然可以!但关键是,这样一款low并火着、流量大但丑陋着的产品对于张一鸣来说,恐怕已经偏离初心了吧!对于理想那么唯美的张一鸣来说,“今日头条”现在的样子难道不是一种每秒扎心的存在吗?

对此,张一鸣说,“技术应该保持中立,平台不应该背负价值观”,显然,他是想试着将内容低质的锅甩出去,但这话听起来既没有底气又没有道理。知乎上一位网友说得好,“雅俗共赏无可厚非,劣质内容处处都有,但这并不是头条充斥低俗内容的遮羞布。”难道低端用户就只配消费劣质内容吗?难道“今日头条”作为以低端群体为受众的阅读推荐引擎和内容平台,就没有责任帮助他们提升品味和水准吗?

 

四、“今日头条”如何破解困局?

其实,我们都看到了“今日头条”技术上和流量吞吐能力的“牛”,我们也都发现了“今日头条”作为内容平台普惠大众的“美”:即使一个年迈的农民拿着小米手机,用低像素的摄像头把朝阳下的谷子地照下来发到平台上,也能赢取一片掌声;再普通的人只要写出闪光的语句,也能通过机器的推荐,得到许多关注和赞赏,不但点燃了用户说话的欲望,也鼓舞了大众参与的热情。它为所有的人提供了“诗和远方”的可能,它有着巨大的产品亲和力。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但其实,“今日头条”还有更加浩大的雄心壮志。在移动互联网的前几年,“今日头条”已经结结实实地吃够了用户增长的红利。随着红利逐渐消失,“今日头条”进入下半场,充分挖掘已有流量成为下一步战略。2017年上半年,正当人们的眼光聚焦在“今日头条”的低质内容时,张一鸣已经通过微头条、悟空问答、火山小视频、抖音等一系列子产品构建了一个社交矩阵,将着力点放在了打通社交功能、拓展产品边界上,而当下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则是扩充生态、实现从流量变现到用户变现的转变。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2017年9月10日夜间,“今日头条”向用户推送了一条消息,宣布他们将在近期关闭用新浪微博账号的登陆服务。之前采用新浪微博登陆的今日头条用户,需要采用手机号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登陆。这一举动清晰地预示着:

1,“今日头条”和微博这两大平台已经进入实质性竞争阶段

当今日头条开始短视频、问答、社交化时,微博也在发力短视频、长文章和问答。两大平台都是信息流产品,产品形态上越来越雷同,面对的广告主基本相似,争夺的也都是用户使用时长。由于两方都在基于移动资讯和内容分发做横向扩张,冲突越来越明显,决裂不可避免。

2,“今日头条”正在建立一套新的账号体系,意在成为类似微博、微信等根深蒂固的用户入口

我们知道QQ、微信和微博是中国互联网最强大的三大通用账号体系。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际,它们将账号体系开放出来以提升自身的用户留存率;而大量第三方网站或者App都通过这三大账号体系接入账户,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快速聚拢自己的用户。事实上,微博的月活能够不断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接入微博的生态越来越庞大, 比如,唱吧上的音乐内容被分享到微博上,对微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反过来,微博用户可以利用微博账号登陆唱吧,也为唱吧迅速聚拢了人气。

“今日头条”拒绝微博账号登陆,说明已经有了足够的用户量和用户认可度,极有可能一边深耕社交、一边开发出自己的账号体系,然后摇身一变,作为继“qq、微博、微信”之后的第四大平台,将自己的账号开放给其他平台……以“今日头条”现在的增速来看并不是没有可能。

“今日头条”像一棵雨后的春笋,快速冒头、拔节、享受着成长的快乐,而张一鸣仿佛也完全埋头在社交体系的建设中无暇旁顾,但此时,人民网的那则措辞犀利的指名评论又把“今日头条”拉回了现实:内容的质量问题还没有解决呢!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不知“今日头条”会不会接下来把一些精力放回内容把关上,在以下方面做些调整呢?

1,提高内容门槛、增加审核人力

常设一批有水平的小编负责审文,虽然机器滤掉了敏感词,但机器还欠缺为语言把关的敏锐度、更不会感知表达的美感和整体调性。一个尽责的小编在审核文章时是嫉恶如仇的,只要将错字、语病和低俗变态的语体色彩剔除,“今日头条”里的空气就会骤然清新很多。

2,优化评论区,适当增设管理

人人都有评论的权利,但没有谩骂凌辱、人身攻击的权利。在一个道德羞耻感还没有被培养出来的评论区,对评论做出规范和惩戒就如同规定“不能在这里随地大小便”一样必要。看一个场所的出入人群便知这个场所的档次,所以评论区的环境,决定着“今日头条”的对外形象和口碑。

3,严惩抄袭剽窃,大力鼓励原创

鼓励原创是提升“今日头条”数据质量、减少同质化的最有效手段,而“鼓励”不能是空谈,除了对抄袭严加惩戒外(比如一旦发现就在一定时间内禁止登陆),也要对优质原创进行奖励(比如按照原创的数量和质量奖励头条号指数)。

4,优化搜索功能,弥补推荐偏差

机器推荐的弊端在于,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或者不明确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偶然看了几篇文章之后,就被机器“限制”了自己的兴趣。另外,许多“短时兴趣”往往不可持续,当兴趣逐渐消失,推送内容却依旧保持时,想看点别的东西居然变得分外不易。

所以,即便是出于尊重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习惯,“今日头条”也应该在搜索功能上同样用心,但遗憾的是,平台的搜索却不太好用。毕竟,如张一鸣所说,“机器需要调教”,而让APP的推荐功能正确鉴别用户的兴趣也需要用户的“调教”,但搜索只需几秒钟便可搞定。所以,优化搜索吧,至少在用户对推荐不满或不耐烦的时候,搜索也可以提供帮助。

嫌人家今日头条low?那你敢不敢赌一下它的未来?-天方燕谈

图据“解救纸媒”

5,增设基于相近阅读趣味的通讯社交

“今日头条”可以在平台内增设基于相近阅读趣味的通讯社交,引导趣味相投的人互加好友,相信在写作发烧友之间会带动一个很好的氛围、点燃更多创作热情,同时也为未来的社交功能创造氛围并打下基础。

每个好产品都要经过舆论的锤炼和时间的考验。谁不是在骂声中成长呢?单纯计较low 或不 low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客观面对、积极改进。愿“今日头条”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