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以此纪念那些过去的清苦但美好的岁月。

25年前,我出生在一个叫新盛的乡里。它下面几个村子的名字保留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格:柏山、新场、新金、太平、红旗……这个乡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镇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它归属于西部,存在于四川,划归于乐山,是乐山第一大县犍为30个乡镇中最穷的地方。

新盛穷,没有矿产没有沃土没有投资,有点搞头的就是养猪、种柑橘和栽桑树养蚕茧。我曾见到父母挑着箩筐背着背篓走十几里山路加入长长的队伍,去卖白白的蚕茧或者红红的橘子。至于猪,猪崽自己弄到几十里之外的罗城镇上去卖,肉猪总是有贩子开着“小四轮”卡车来买,来前贩子们走乡串户统计供货情况,以便将车开到某条村里的黄泥公路上能沿线装下最多的肉猪。

说新盛在整个犍为县最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偏僻。在中国,偏僻这个形容词总是和交通不便、道路不好联系在一起。是的,新盛在犍为境内东北方向,不比更东北的金石井镇有“黄牛坡农业生态种养植(殖)园”以及战国墓群,也不比离县城更远的纪家乡靠近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中领导独立的荣县有投资,更不比旁边曾是四川最大旱码头的古镇罗城有旅游开发和厂矿企业。21世纪之前,新盛通向外界的道路只有三条:第一条,从太平村到纪家鱼石村通向荣县和自贡,黄泥公路;第二条,从新金村经伏龙乡的黄桷村通向犍为县城,黄泥公路;第三条,从新场村经青狮、铁岭两个村(罗城镇辖区)到罗城镇可去犍为县城和乐山市区,还是黄泥公路。21世纪之后,新盛通向外界的道路还是只有三条。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第二条路先是县城到伏龙乡境内的路段变成了水泥路,接着新盛乡找新金村的老百姓集资加上县里的拨款,把自己境内的路段也变成了水泥路。至于第一条和第三条路,现在,2011年了,还是黄泥公路。

给力的是,第一条路和第三条路就要被一起解决了。2011年的3月26日,罗(城)纪(家)路铁岭村至鱼石村段改建工程开工,全长约9公里,改造后路宽6.5米。该工程总投资为1113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投资和财政补助,预计9月底完工。新闻通稿里说,“该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公路沿线3个村30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

何止是3个村,3000多人的问题?!这是全新盛乡近7000人的问题,也是离家在外多少新盛人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我还记得儿时节假日跟家里人翻山越岭走路从新盛去罗城赶场(赶赴集市)的情景。现在觉得有些悲壮,当时其实有点欢畅。想着到了古镇上可以吃一碗豆腐脑或者几个叶儿粑,一个半小时的走路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是父亲去卖猪崽兴许还可以去饭馆吃一顿豆花饭,如果在政府工作的小姑妈有空说不定能在她家里吃到很多肉和零食。

赶场完了,就动身走回家。先走罗城镇上到新盛的大黄泥公路一个小时,经过牛咡桥和滴水岩煤矿的山顶上,走到桂花坪分山路到大山顶二十五分钟,再走五分钟的小黄泥公路到狗屎坳,再分小路下山到谷里的家。这一趟,真是一趟好走。不管风吹日晒还是雨淋,上路了,就只能安心。春夏秋冬,四季之中我最喜欢夏天走这一趟路。因为夏日炎炎,有三个地方可以吃到茶水,滴水岩煤矿山顶、五七煤矿小卖部和桂花坪的大榕树下。那些茶水中我最喜欢喝的是泡桐树的嫩叶子泡出来的红茶水和糖精兑的凉开水,价格分别是一角钱和五分钱。就靠着喝两三碗茶水,我可以跟着大人们顶着午后两三点的烈日走一个半小时的路回家。我一般从罗城镇上走出来,走到滴水岩煤矿山顶的时候喝一碗糖精凉开水,然后走到五七煤矿换喝红茶水,清凉无比还有一丝回甜,这样就可以鼓起劲儿往山上走半个小时到桂花坪,在那棵大榕树下奖励自己长征胜利,再喝一碗糖精凉开水。这样总共花掉两毛钱,后来他们开始卖冰糕,死皮赖脸的有时大人拗不过会花一毛五或者三毛钱买一根。也有中暑的时候,太热又走那么久的路,到家都晕了身上皮肤还过敏,这时奶奶就用线缠住中指,用针猛扎指头,顿时冒出鲜血来,她就把血点在我的额头、脸颊和心窝那里,据说这样能驱走身上附着的晦气和鬼魂,有时管用有时也不管用……这样要死要活的走路赶场,意义不光是吃喝,尽管那时物质匮乏缺衣少食肉荤一个月没几顿,但更重要的是开眼界。罗城古镇的集市热闹,在全县都是数一数二的,老的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讲到乡镇贸易的时候,有一幅彩色插图就是罗城古镇船行街的赶场景象。

我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就是走小路走山路走小黄泥公路走大黄泥公路走水泥路走高速路走铁路,一步一步,路越来越宽,走向大千世界的。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大概是春节前后大家都很散漫,我觉得班上学习氛围很不好,不知怎么一股力量驱使,就和周富东、余鸿从学校所在地新场村走路到了罗城镇初级中学,找到教物理的小姑父,说想在罗城学习,罗彬校长后来亲自督促我的学习,最后中考我从原来的730多分考到了800分,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升入高中。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当时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叫余霞,说是跑学校来追我们三个结果没追上,又哭着回去了,原因是我把她的两个好朋友带走了。当年的她花枝招展,很多人喜欢她,我也挺喜欢的。后来我们有通信,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

中考成绩出来之后,父亲帮我收拾东西,从罗城背回新盛的老家,我要背一会儿,他说我是“秀才”了硬是不让,走到桂花坪的时候,碰见原来新盛的初中同学许春梅,她考得不理想,准备读个职业技术学校出去打工,父亲在远处停下来等我顺便休息一下。我们就在那棵大榕树下追忆逝水年华那些可贵的往事,然后互道珍重,从此,我还是继续做我的穷书生,她去打工去结婚,在我高三那一年,她就已经当了妈妈。

客车有没有?有的。一开始,是1991年左右罗城到新盛通车。大概在1995年前后,票价已经是两块五毛钱一人次。两块五毛钱当时可以买一斤烧酒或者半斤猪肉或者8根冰棍外剩一毛钱买1根当当糖。对于精于算计生活和勤劳朴实的当地人来讲,花上两块五毛钱坐客车往返,既是“享福”,又是“受罪”。

当我“酒足饭饱”,挺着浑圆的小肚子坐上客车从罗城返回新盛的时候,那真是一场度秒如年的纠结历程,因为山里人很少坐车,这段坐车路况又是客车在黄泥公路上坑坑洼洼不断推进、摩擦和受力之后的颠簸、摇摆及各种险象环生。所以客车行进过程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晕车呕吐;客车到达新盛以后,有三分之一的人晕车呕吐;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下车以后,走回家的过程中,忍不住,终于晕车呕吐。

如此的情况从我小学毕业延续到初中毕业再延续到高中毕业再再延续到大学毕业,在我工作到第四个年头,我才意识到我已经五年没有回过新盛了。因为在大四的时候,家里已经从新盛搬到罗城,我从山东淄博回到四川成都坐的是火车,从成都回到乐山坐的是高速客车,从乐山回到罗城坐的是联运客车,这些车子走的路都不是什么黄泥公路。直到2011年的春节,我决定回新盛祭祖,才和妹妹坐摩托车从罗城赶回新盛。冬天的四川盆地总是阴雨绵绵,我们和摩托车司机颠簸在路上的时候,一边听着他对这条烂路的抱怨,一边感叹20年过去了老家新盛还是这个样子,回来天色已晚又下起了毛毛细雨,我和妹妹还跟着司机摔倒在五七煤矿外面的泥浆路上。2006年我去上海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网络精英夏令营的时候,参观松江区,发现那里的乡村跟城市一样,都是一幢一幢的“别墅”,道路极好。不得不想到那句至理名言,要想富,先修路。

甚至抛开修路致富的思路,嫁出娶进的婚姻幸福也要靠交通的改善。高中时候,女友曾经在一个春节从乐山到罗城再到新盛,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折腾,搭着摩托车出现在我家的后山上。那时感动得要死,因为我深知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何况当时她是前一天晚上在家里洗澡的时候煤气中毒突然感到生命脆弱然后抱着感冒的病体出现在我的面前……尽管我后来全程陪护她回到乐山,尽管我后来很讨她家人的喜欢,尽管我后来十分珍惜这段感情,可是我们的结局就好比那段没有修的路越来越烂……

我们有几个至今保持联系的小学同学在外读高中读大学和工作的时候,说起老家新盛,对路况的糟糕和出行的不便无不抱怨。可能是我每次都比较激动,谢芳同学还经常拿我开涮,李燕同学,加油喔,以后你当权或者挣钱了,我们老家这条路就靠你来修了。这让我无限感慨,因为修路古往今来都是一件造福的事情。秦始皇统治严酷,但修建了几条贯通东西南北的驰道,方便了百姓生活来往和经济贸易,是造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为连队哨岗修的那条石子路,也是造福;捐款修建罗纪路铁岭村至鱼石村段的那些个业主,更是在造福,造新盛人的福。因为这段路从罗城镇的铁岭村出发,要穿过新盛乡的新场村,才到纪家乡的鱼石村。这样,新盛通向外界的第一条和第三条道路就要贯通了。

修好之后的路,路宽6.5米,碳渣路面,2011年的4月5日,清明时节我回去扫墓,看到工人们在打路基,上千万的投资果然质量好很多。面对这样的善举,我都情愿不去想象9公里的千万投资工程修建中是否有贪污存在。无独有偶,2009年,通过省侨办牵线搭桥,澳门西南饭店董事长汤福荣、澳门文化公司董事长李寿年共同捐款20万元修建犍为县新盛乡红旗村福寿桥,汤福荣还捐资10万元修建了舞雩乡双桥村福荣路。2010年11月15日,汤福荣和李寿年前来参加福寿桥和福荣路竣工剪彩仪式,还为120户困难群众赠送了价值2万元人民币的过冬物资。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盛终于开始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连个大哥大手机都很难在乡里出现,如今的时代,手机和网络遍地都是,为乡里人带来与全球同步的资讯。“开眼看世界”,更要“走出看世界”,路修好了,人好走。而这,就是第四条路,网路,台湾人喜欢说网络是网路。网路上,尽管暂时没有或者永远不存在无限的自由,但是网络如果通到新盛每村每户,任何一个人只要会手机或者电脑上网,认得常用3500个汉字,网络世界的信息对新盛人来说就是海量或者无限了。

而一个人如果能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用于积累知识,然后形成素养,受到外界刺激转化为能力,通过运用能力来展现价值,再用价值获取财富,凭借财富确立社会地位,将最终拥有不小的社会影响。新盛人是具有后发优势的,能借助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丰富资源与极大便利,实现一步到位或者超前发展也未可知。

这路,是必须修的……

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必定在广大的乡村。于我而言,遗憾的是,举家迁到罗城之后,新盛老家的房子都已不在,想起那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已经无处安身,让我不禁思考魂归何处?不过,路修好了,以后从罗城回新盛祭祖扫墓,就只需要二十几分钟了,而且不颠簸,想到这些,心里欣慰很多。

每一个在外的游子总是希望老家富裕起来,兴盛起来。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我们儿时最重要的成长记忆都来源于此。也许,落叶终究是要归根的,我想,当我老了,就回到老家,找个地方,盖间草房,后山前水,茂林修竹,有点饭吃,有些书看,当然,还要有个人陪……

想到这些,我心里难免会微微的发出一些声音,像是在对上苍祷告又像是在喃喃自语,这些声音化为字符的话,或许是——

新盛,兴盛。

新盛,兴盛!-天方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