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

第一个骑自行车环游全国的农民。
第一个骑自行车出国的农民。
全国年龄最大的本科生。
全国年龄最大的研究生。

这两个“第一”和两个“最大”,都属于一个人,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

“你晓不晓得迟到了一个小时,时间是很宝贵的,一个小时能干多少事情啊!”

时间真的很宝贵,1935年,他出生大佛脚下岷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迟到的我们,眼前这位中等个子、脸色红润、精神奕奕、身体健硕的老人,居然有75岁了。

再退回去60年,王大康15岁那年,机缘巧合,他通过以前的一个地下党员当时的乐山市中区负责人介绍,去了18军第8分校。1951年,王大康跟随部队入藏。当时的西藏情况很复杂,王大康所在的部队有500人分成3个武工队,深入藏地开展工作。

1962年从西藏退伍回家的王大康,也曾参与平定1959年达赖集团叛乱的工作。他亲眼目睹了身边6个战友死去,也看见藏族人民一时被误导而做出很多冲动乃至疯狂的行为,一个给他们武工队带路的藏族妇女回到家里被叛乱的人残害致死。也许,就在这个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王大康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也许,就在这个时期王大康见证死亡更加珍惜时间;也许,早就在王大康徒步入藏翻过二郎山的时候,看到祖国山河之壮美,开始萌发了游历大江南北的想法。

可是,1958年结婚的王大康,要生子养女、要养家糊口、要务农生活……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很辛苦的。王大康当农民也当得认真勤恳,上山下地,插秧打谷,内内外外他都忙着,那时他还要照顾有病的爱人。这一晃,就是19年。

到了1981年,王大康这个模范的农民开始“不务正业”,时间可以确切到那一年的2月15日。那时,王大康的4个子女分别有22、20、18、16岁了,也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没有后顾之忧的他,揣着退伍时存下来的4000元钱,骑着家中的那辆自行车从乐山出发,开始了自己周游全国的梦想之旅。他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个省的市区、风景区、革命根据地以及英雄故居,在1984年8月15日返回了乐山。

这次全国旅行,他四渡黄河,五过长江,南至海南岛“天涯海角”,北至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西至新疆巴克图边防站,还到过当时全国未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县。旅行的途中可谓历经千难万险,多次与死神搏斗:他在西藏定日县沿盘山公路推车走了一个星期;他单人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6500米的高度,使瑞士登山队大为震惊;他只食用1公斤食品,推着40多公斤重的行装穿越200多公里的戈壁荒原从星星峡走到哈密市;他在从海南岛万宁到凌水的公路上,滑到3丈多高崖下,无人发现,苏醒过来跛着脚又踏上旅途;在早晨零下三四十度的寒冬,他昏倒在山西繁峙县太行山脉五台山的雪沟里,被解放军雷达通讯兵救起;在黑龙江鸡西市境内,突遇成千上万条毒蛇蜿蜒盘缠10公里长,他骑车绕开蛇群狂奔猛跑一个多小时才脱险……他每到一个地方就盖一个公章,一共盖了1200多个公章,他共考察了29个省、市、自治区的143个城市、853个县,全程共计6万4千多公里,拍摄照片5000余张。

王大康用这些照片还搞了轰动一时的全国巡展。他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骑自行车环游全国的农民旅行家。后来,他和第一个进行长江漂流探险的尧茂书(1950.4.4-1985.7.24,编者注)、第一用三角翼飞翔中国的衣瑞龙(1943.4.1-2013.2.24,编者注),一起被称为闻名全国的“乐山三大怪杰”。

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

“作为一个旅行者来说,再绕回原路走的话,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在骑自行车环游全国的过程中,让王大康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新疆与狼斗智斗勇的经历。当时正是冬季,王大康从北疆到南疆的路上,要通过一个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冰大板,只有穿越这个270多公里的无人区,才能到达南疆的巴仑胎。当地领导听说他要独自一人穿越时,坚决不同意他走这条路,并告诉他:“在冬季,山上的看山人都已经下山了,这条路没有人烟,有的只是狼,你若走这条路,一是饿死,二是冻死,三就是被狼吃掉”,并建议他改走乌鲁木齐,然后绕道到南疆。他却回答:“作为一个旅行者来说,再绕回原路走的话,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当地领导见拗不过他,便找来几个有经验的当地老百姓给他出主意。老百姓教他在自行车后面系两根绳子,绳子下再系两个活扣。当地人说:“狼很狡猾,若是狼看到这个绳扣,害怕被套住脖子,一般都不敢轻举妄动。”在他临行前,当地人还给他装了几瓶汽油,搁在车前的筐子上,并告诉他,狼毛很软,一遇火就着,如果遇上狼群,把它点着了扔出去就可以吓退它们。

休息了一天之后,王大康便踏上了翻越冰大板的路。也不知在什么时候,两匹大灰狼悄悄地跟在了王大康后面。但由于有那2根绳子在后面拖着,狡猾的狼不敢靠前,只有远远地跟着,等待时机将他吃掉。王大康晚上走累了,就在山上看山人原来住的房里找点吃的,顺便生点火暖暖身子。这里平时是有人居住的,但由于冬季太冷,一旦下雪,大雪封山之后,山上便会断绝食物来源,但幸好他去的时候,里面还留了一些米、面、水、鸡蛋之类的食物。一进门,王大康就把门锁死,在里面煮东西吃,那两匹狼围着房子不停地转圈子。

第二天,王大康吃过早餐后,把门轻轻开了一条小缝,透过缝隙往外看,房屋四周的雪地上,到处都是狼的脚印,而狼的影子却不见了!欣喜地他便急忙踏上了旅程,但没过多久,两匹狡猾的狼又从后面追了上来,而且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始终没有冲上来咬他。就这样僵持了2天,等到第3天的时候,路况渐渐好转,可以骑车飞奔了,也许是两匹狼几天没吃什么东西,此时体力不支;也许是它们一直畏惧那2根绳子,此时,狼再也没跟来。

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

“我觉得光是那些照片还不能表达我旅行的感受,我想把它写下来,没想到,这个比想象中要难……”

环游全国之后,新华社对王大康的事迹发了新闻通稿。北京外文出版社也和他联系,希望他将沿途的丰富见闻和旅行中引人入胜的故事,写成一本书,书名就叫《王大康游记》。于是,他从1985年写到1987年,整整两年半。第一稿写了75万字,出版社认为他写的篇幅太长,内容太杂,让好好删改一下,这就等于退稿了。

出版社退稿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王大康心里很难受。他发现,以他现在的文化水平想要写成一本书相当困难,“一定要读书,要上大学!”

年过五旬,接近耳顺之年的王大康还能上大学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波折,1996年,经过原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前身)的何承桂教授推荐,他来到了该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那一年,王大康61岁,成为中国第一个年龄最大的本科生。

读这四年大学,王大康面临了很多困难,比如英语的障碍、比如思维反应的快慢、比如乐山的家和南充的学校相隔……但他都一一克服,并且顺利地毕业了。遗憾的是英语没过四级,这也是日后他每天都要花2个小时来学英语的原因之一。

从2000年9月开始,王大康又在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继续深造,师从何承桂教授,攻读旅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王大康再次以65岁的高龄,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研究生。

2008年的国庆节,“我向乐山师范学院递出申请,学校领导经过研究后,同意我入学了。”王大康说,后来,他就式进入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又成为了2008级音乐教育专业4班的一名大一本科新生。在同学的眼中,“王爷爷”真就是传奇人物。“当年他骑自行车周游全国,真的太了不起了!”好几次坐在王大康旁边学习的唐艳萍同学说,“现在他年纪这么大了,还有勇气走进课堂,这种精神让人十分感动!”许烊同学记得,王爷爷每节课都会提前到教室,而且上课特别认真,不仅是专业课,连体育课他也要参加,“跟他一起学习,我们就很有动力,大家都很敬佩他,能和他一起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我们感觉很幸运。”

“上课时他听讲特别认真,有不懂的也踊跃提问。”教王大康《基本乐理》的李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因为他的视力不是很好,有时笔记记不下来,课间就借同学的笔记看,态度非常的端正。”“文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王大康笑着说,“一方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我的刻苦勤奋,能够启发大学生们一起来学习,这样我来上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

“我现在主要是眼睛不行,看不清楚,要不我早就骑自行车环游世界了……”

生命不息,旅途不止。实际上,在2002年,王大康就骑自行车出过一次国了。

“我怕我如果现在不去完成我周游世界的梦想的话,再往后恐怕我的身体也不允许了!”2001年,王大康心中忽然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于是他便将之变成了行动。“我出国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二是让国外的人了解我们……”

护照和签证办了下来,2002年9月,他便从乐山出发,来到了靠近西藏的尼泊尔。第一次出国的他兴致勃勃地沿途欣赏着周边的景色,体验着这个对宗教极度信仰的国家,它的异域风情。但由于水土不服再加上长途奔波,导致他在进入尼泊尔后感到头晕目眩,浑身无力,开始他还以为只是小病便没有在乎,吃了点随身携带的药品后继续上路,只是速度明显减慢,几天后,他一头栽倒在路旁……

醒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周围站满了人,见到他醒来之后,这些人便兴奋地向他询问,由于语言不同,他们之间便用手势交流。原来这些尼泊尔当地的老百姓见到他倒在路旁,便将他救了回来。在这里,老百姓给他最好的食物,安排了最好的住处……一切都是上宾的待遇。“我真的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对一个常年在异乡的人来说,真的很令人感动。”他现在每每谈到这些,情绪都有些激动。

几天之后,他的身体开始恢复,于是他便告别了那些“亲人”,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他到达了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当地的风景名胜,这一切都让他大开眼界。10多天后,他便匆匆收拾行囊,骑着那辆自行车,返回祖国。在尼泊尔1个多月的时间里,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老百姓的热情和淳朴:“在那里,我真的感觉到人性的单纯,在这里人与人之间那种情谊,单纯的关系、热情的心灵、没有争夺、没有勾心斗角,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从尼泊尔回来后,他又赶往新疆,从新疆去哈萨克斯坦,由于天冷人少,没去几天他便返回国内。从哈萨克斯坦回国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昆明,办签证到缅甸。缅甸属于亚热带国家,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是它森林的覆盖面积很广,植被覆盖很密集,潮湿、闷热就是那里的标签。他向人提起这次旅行经历的时候,都会卷起裤筒给大家看他腿上蚂蟥叮咬留下的伤疤。

由于缅甸和老挝互不通国界,他便又从缅甸回来,再从祖国进入老挝,开始他第四个国家的旅途。在老挝的一天傍晚,王大康在森林里搭起帐篷休息,刚刚入睡的他就听到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从上面的树上掉了下来,砸到了帐篷顶。十分警觉的他此时听到还有很多东西在帐篷外面爬,发出嘶嘶唆唆的声音。于是他拿起手电筒往帐篷外一照,差点吓了他一跳,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他的帐篷外就爬满了蛇,刚刚从树上掉下来也是条蛇,有的蛇在他帐篷周围爬来爬去,有的甚至爬到了他的帐篷上,沿着帐篷门的拉链一直向顶上爬去,还不时地向外吐着信子……还好,他在国内黑龙江也遇到过蛇群,也算有点经验的,而且这个帐篷是封闭的,从外边是爬不进来的。当想到这些蛇是进不了帐篷的时候,他心思很镇定,拿起随身带的当作拐杖的小木棍不停地敲打帐篷,把在帐篷上的蛇敲下去,可这些蛇下去后,另一批又上来了。反复几次,蛇知道了这里有危险,便集体撤离。这样他才能睡下,但是脑海中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睡得太死。王大康笑着说,“还好这些蛇都不大,都是一、二指粗的小蛇,如果遇到那种大蟒蛇,帐篷都会被压垮,那时候人绝对就报销了。”

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

“我现在身体挺好,还有75万字的稿子准备修改出版,我每天都写日记,有40本了……”

如今的王大康视力明显不好,在看自己笔记的时候,要把本子拿得很近,眼睛都几乎贴在了本子上。“两年后,等我这个本科毕业了、眼睛治好了,我就继续出国,我计划是去欧洲的20多个国家走一圈,现在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学习英语上,以后和他们我就可以尽情交流了。”

现在,王大康这个“不务正业”的农民已经是乐山师范学院“大二学生”了。他每天的生活都排得满满的,每天清晨4:50准时起床,然后用6个指头做30个俯卧撑,甩手、按摩头部、冷水浴……6:30出发去学校,7点钟开始上自习,白天的课程都坚持参加,绝不“逃课”。有时候下午学校有课,中午他就不从乐山城的学校那一头赶回家那一头了,中午吃些自己带的东西,在音乐系找个教室练练琴,傍晚回到家自己做饭吃、拖拖地、看看书,和朋友们通通电话,晚上10点钟准时上床睡觉,而且一倒下就睡着。

他甚至和90后的大学同学们也很谈得来,没有什么代沟。最近他对一个觉得大学没什么意义想休学的同班男生很关注,已经写了一封信给这个男生,鼓励他继续读完大学。

“不务正业”的农民王大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乐山市的“奥运火炬手”,2010年4月,他还和大学班上很多同学一起参加了湖南卫视“快乐男声”成都赛区乐山分赛区的比赛。

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

生命在于运动,王大康的生命一直在运动着,这位“不务正业”的老农民75岁了身体还那么好,青丝犹在,除了坚持锻炼之外,内在强大的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他现在住的房子去年夏天有点漏雨,他还搭着梯子自己上房检瓦。

而他对人那种谦逊的态度和时刻挂在嘴边的微笑,都让人感觉这位不平凡老人身上的质朴和平凡。那天和我们聊完,王大康推着一辆墨绿色的“邮政”自行车向前小跑了几步,噌的就跨上车踩往自己妹妹家吃饭去了。

他和他的自行车还在继续着他那“不务正业”的行者之路,继续着他那精彩的人生之路。(本文写于2010年6月22日,2016年4月6日《王大康骑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乐山市更生学校举行了座谈和赠书活动,81岁高龄的王大康又完成一个人生梦想。)

王大康: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农民-天方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