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M型社会?当下中国的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1%人群集中,同时负债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间夹心层集中,最终形成"顶层强,中间弱,底层大"的结构,用日本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话讲,就是M型社会。

2 、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正在严重萎缩。2018年5月,内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不仅远远低于预期,而且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3 、居民杠杆率十年翻两倍。房价一路高涨,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余额/GDP)随之一路上扬,从2008年时的18%,攀升到2018年一季度的50%。短短十年,翻了两倍。居民贷款里,高达70%以上都是中长期的房贷。新增住房贷款不断创出新高,几乎撑起银行贷款的半壁江山:2015年居民新增贷款3.87万亿,占当年全部贷款的33%;2016年新增居民贷款6.33万亿,占总贷款的50.04%;2017年的增幅虽然有所下滑,但也创下了7.13万亿的新高,占比高达52.7%。更可怕的是,在短期贷款里,资金也多数通过消费贷、现金贷等方式违规流入楼市。

42得8章经(兼论M型社会真相:做前1%富人和后80%穷人的生意)-天方燕谈

4 、消费紧缩是事实,部分人不能以自己优渥的生活水平去判断社会整体情况。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房价不断上涨,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可支配收入却如老牛耕田般挪步。一快一慢,收入被债务吞噬。房价高涨、居民大幅加杠杆的同时,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力,结果必然是消费紧缩。

5 、消费挤出效应明显。房价远远超出收入水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民众收入高太多。即便居民能够挤上房价上涨的顺风车,也会因为首付和还贷压力,而被迫削减消费。掏空祖孙三代的积蓄,用六个钱包凑首付的购房群体,才勉强挤上房价上涨的列车。生活消费因为房贷压力而削减,消费挤出效应更加明显。父母祖辈的养老、医疗负担重压在身,即便是归还房贷,也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富余的资金进行消费?

6 、居民杠杆和储蓄情况侧面反映,中下层确实没钱了,消费资源正在枯竭。有个做电商的朋友,今年感觉特别吃力,无论天猫还是京东,流量都已经到了瓶颈,站外还受到了拼多多的巨大冲击,期待中的消费升级并没有出现,反而客单价有向下的趋势。网上越是便宜货卖得越火,比如出现“拼多多”这样令马云都感到害怕的怪物。问了一圈周围,许多收入20W+的人,普遍房贷压力大,拼命压缩消费,生活质量反而下降了。房地产作为最大的内需,却挤占了几乎全部其他的内需消费空间,这时提升内需几乎成为了提升房地产的代名词。房地产还是庞大的联合韭菜收割机,整个中国贫富越来越悬殊。在深圳,千万负翁多的是,你要是让他打个车可能都舍不得,省吃俭用供房。严重的焦虑感让许多奋斗青年都戒掉了梦想。

7 、危险的不只是内需消费,消费、投资、出口拉动GDP增长的这三驾马车均现疲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时创出2017年以来新低,制造业投资仍旧保持在低位,而基建投资则大幅回落,只有房地产投资依旧保持在高位。央行公布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608亿人民币,预期 13000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00亿。暴跌3000亿可见,实体经济的资金面之紧张,到了何种程度。而贸易争端之下的出口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消费增速创下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创下新低,2018开年以来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8 、人口空心化正在上演。很多高端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实际上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结果,而非中产消费升级的结果。要么往奢侈靠,要么往廉价靠,中间很难赚到钱。要做前1%富人的生意和后80%穷人的生意,以及如何让80%晋升为1%的生意。因为房地产,中国只有庞大贫穷的底层、财富跃迁的顶层,中产阶级?可能很快被榨干,沦为那80%。8090后甚至00后本来是2025规划中的主力军、本应该是我们在贸易谈判中最重要的底气。如果连他们都变成了韭菜,人口空心化了,那么谁还能有资格谈论什么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