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团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的前几天和当日,股价异动,从5月22日61.7港元的3个月高位到23日显著回调,跌到58.15港元。
5月19日,美团宣布打车业务将以“聚合模式”在十五个试点城市进行试点,之后马上宣布将对已发行股票进行回购。按理说股票回购是大利好,但股价却仍然一路下跌,或许唯一的解释就是打车“聚合模式”的商业故事,让投资者们观望乃至怀疑。
止损故事伤害原有商业逻辑
美团宣布做打车聚合平台目的只有一个:止损。
2018年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实现收入112.4亿元,较2017年的20.4亿元增长450.3%。但受收购摩拜、发展出行等新业务持续投入的影响,美团2018年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85.2亿元。尽管2018年第四季度亏损净额收窄至18.6亿元,但仅看打车业务的话,其在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亏损仍以十亿计。
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补贴。美团打车不仅要补贴用户下单的费用,还要奖励司机,保证他们比在别的平台挣得更多,同时还要在当地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自建或者合作网约车租赁公司。但在这种亏损幅度下,美团在与滴滴的竞争中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采用聚合模式之后,美团将不再负责车辆和司机的运营,成本将大为下降,单纯从财务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美团承认了自己目前还不具备自己做打车业务的能力。
此前美团在大力推动打车业务时,曾多次宣称自身的主营业务与出行具有极好的协同作用,同时美团的主营业务具有巨大的流量优势,这都将降低运营成本,使其在打车竞争中具备优势。
而在外卖业务空有流量却无盈利的大背景下,这一逻辑是美团频繁扩张进行多元化尝试,提升未来商业价值的主要支撑。但出行业务的折戟沉沙,意味着这一逻辑似乎并不是非常有效。
在这个微妙的时间当口,美团股价下跌波动,看起来市场也传递出一个信息:止损故事似乎正在伤害美团的根本利益。
聚合平台解决不了出行行业的运力难题
此前美团刚进入行业时,司机和乘客都希望打车行业会重现当年的补贴大战。而美团在初期也确实进行了大量补贴,希望通过补贴快速提升自身在打车行业的声势,建立起品牌惯性和规模优势,之后可以通过流量和业务协同建立优势。
但补贴并没有换来所谓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惯性,补贴却开始断崖式下跌。财报显示,2019年3月开始,美团大幅度削减网约车补贴。换句话说,美团打车在南京、上海去年的那种打车补贴会明显减少甚至没有,司机也不能指望美团给奖励了。
现在,美团打车放弃自营,依靠聚合模式进入新的城市,乘客端所期待的补贴或者降价,司机端的收入增加并不会出现。原因在于美团只负责接入打车服务,实际的乘客端和司机端都由服务提供商,也就是其他网约车公司控制。
一个现实是,随着网约车司机和车辆的合规化进程推进,实际上网约车市场的运力受到严重影响。2019年2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领导通报数据:全国已经有247个城市发布了网约车规范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意见,11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全国发放了68万本网约车驾驶员证、45万本车辆运输证。
而目前,我国网约车平台的日均使用量超过3000万人次。网约车市场的根本矛盾,在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约车使用需要和市场运力不充足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目前的出行市场缺少的是真正的供给端运力,而不是一个流量的聚合平台。
美团被迫退出自营模式,已经失去了在出行行业的主动竞争力,将受制于合作方的运营能力,聚合模式在网约车市场,整合利用的是运力的存量,没有也不可能提供运力增量。而美团打车自营业务的退场,可能反而使部分市场运力下降。
打个比方,美团是在房源紧缺的情况下做了个新的房产中介,但事实上市场更需要建新房的开发商。
合作伙伴利益受损,司机和租赁公司可能都不会满意
只从商业角度来看,美团做聚合平台的价值大吗?
目前这一领域已经有高德和百度这样的地图服务商在做。从业务逻辑上来讲,用户在使用美团和地图服务商时,都是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然后会有打车的需求,似乎没有太大的差距。
但从接入的网约车服务商来看,二者的差异非常明显。
鉴于之前美团和滴滴的激烈竞争,在我的理解中,美团打车现阶段没法接入滴滴的运力,只能联合其他的小玩家搞聚合模式,尽管发挥了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流量贩卖商角色,但流量多运力却有限,结果是用户打车会更难,体验会更差。长期下来,为接入的合作伙伴导流的能力仍存在疑问。
另一方面,现有的合作伙伴已经在遭受损失,此前与美团合作的汽车租赁供应商和司机现在处境比较尴尬。
例如,南京的合规要求是司机在办理证件时必须挂靠一个平台,只能在挂靠的平台上接单,虽然有关部门在执法时,目前还没有明确要求这一点,但部分南京美团司机仍在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合规身份。有司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团做新业务的赌性太大,赌输了无非付出些代价,不会伤筋动骨,我们司机就是这些代价。
而与美团合作的租赁公司或许将面临更为尴尬的境地。此前因为美团宣称补贴高,部分租赁公司为了招募司机扩大经营,举债大批采购车辆,而现在这些车辆如何处理将会是巨大的难题。坊间传闻,美团过去的租赁公司现在基本上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始招募司机也同时跑滴滴、以求能在滴滴占个坑;另一种是想被收购,找大的、更稳定的滴滴租赁公司收购。
对美团来说,砍掉一个业务只是财务数据中的一个小变动,而对司机和租赁公司来说,失去的是赖以生存的来源。因为这些伤害造成的不信任感,可能会成为以后美团在出行行业最大的阻力。如何安抚这批合作伙伴,维护社会稳定,或许是美团打车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转载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