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小米2018年全年财报正式发布,小米集团全年营收1749亿元,低于格力电器2018年预计收入的2000-2010亿元,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局”初见分晓。
这场始于2013年12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世纪赌约,最终以雷军的失败告终,不知道雷总打算怎么把这10亿送给董小姐,是刷卡还是现金?
不管雷军最后会不会如约奉上这10个亿,在这场赌局中,小米已经不是输家了。从2013年全年营收不足300亿到2018年的1749亿,小米依靠“极致性价比”起家,切入年轻人群体深耕粉丝经济,在开拓智能手机市场的同时,还放眼于智能家具、可穿戴智能设备、互联网服务等领域,最终鲤鱼跃龙门成功上市。在这短短6年时间里,小米可谓进步神速。
但这场世纪赌约的失败或许也能给小米提一个醒:在快速扩张的同时,缺乏高新技术、营销手段单一、友商频频高调超车等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在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的大背景下,投资人的热情正在消退,小米股价暴跌就是最残酷的现实。
发展与隐患同在,小米在2019年迎来了更大的压力,在上市后的半年里,小米已经四次调整了组织构架,也许雷军也正在寻找新的管理思路,希望带领小米走出“更年期”。
雷军从零开始,小米风光上市
时钟倒转至2010年,小米创立初期并没有直接杀入硬件市场,而是在做基于安卓系统进行深度优化的第三方操作系统MIUI。由于MIUI能够根据用户习惯进行定制,并且用户还可以在论坛与MIUI的开发者们直接交流,小米很快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有了MIUI粉丝的基础,小米终于有了做智能手机的底气。2011年8月,经历重重困难的小米发布了小米1。这款能够媲美当时大部分主流厂商如三星、摩托罗拉、LG、HTC硬件配置的开山之作仅售1999元,比市场同配手机至少便宜近2000元。小米的“极致性价比”战略一炮而红,彻底引爆了年轻人的朋友圈,雷军顺理成章成为了互联网卖手机的第一人。
也许是雷军早有远见,亦或是小米恰好生逢盛世,中国互联网手机掀起热潮的那段时间,也正是小米急速发展的时刻。
- 2012年6月,小米完成C轮2.16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40亿美元;同年8月小米2正式发布,11个月后销量突破1000万台。
- 2013年7月,正是发布首款红米手机,仅售799元引爆低价市场,3年后总体出货量超过1.1亿台创造历史;同年8月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
- 2014年第三季度,小米出货量达到1730万台,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稳坐世界第三把交椅,在国内更是独占鳌头,与2013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增幅达到可怕的200%;同年12月,小米完成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多个投资方11亿美元的E轮融资,估值超过450亿美元。
短短的4年时间里,雷军带领小米完成了从0到450亿美元的飞跃,成为国内风头最盛、口碑最好、粉丝最狂热的手机品牌,这也是雷军当年和董明珠许下“十亿赌局”的重要原因。
然而进入2015年后,小米迅速的滑入泥潭,而让小米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手机厂商赖以生存的供应链和新产品研发。
2014年取得巨大成功后,小米的供应链团队开始出现内部问题。传闻在小米5发布之前,三星半导体中国区的一位高层曾与小米的供应链团队发生激烈争执,三星拒绝给小米提供AMOLED屏幕,直接导致市场反应良好的小米5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供不上货,消耗了不少米粉的耐心。
新产品研发方面,2014年7月发布的小米4和2016年2月发布的小米5之间差了整整19个月,远远长于消费电子产品1年的平均更新周期,这段时间华为带着荣耀迅速超车,年出货量超过1个亿,从此稳压小米一头,将小米越甩越远。
直到后来雷军调整集团内部构架,调离原来负责供应链系统和产品研发的周光平,亲自负责这两条线之后,小米才实现了触底反弹。
雷军“御驾亲征”可谓立竿见影,随后发布的小米MIX、小米6等口碑佳作帮助小米重振旗鼓,渠道方面则有林斌鼎力相助,大量的小米之家线下门店出现在大街小巷。2017年的小米实现了销量大爆发,连续两个季度平均出货量超过2500万台,并且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亿元营收的目标,当年的销售增速稳居国内第一位。
在2017、18两年时间里,小米依靠海外及AI+IoT双引擎战略稳步前行。2017年开始,小米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有些国家甚至把小米认作了本地品牌;小米布局的智能家居生态链也已经渐成气候,雷军计划用五年时间孵化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小米的产品覆盖乐智能手环、音箱、风扇、插座……可谓是全方位渗透;同时互联网服务也成为小米盈利的重要来源,2018年达到160亿元,同比增长61.2%。
2018年7月,小米在香港主板上市,市值一度达到4274亿港元,此时的小米,正处于诞生以来的最高峰。
十亿赌局没有输家,但小米已陷入更年期
小米2018年财报发布后,“十亿赌局”又在网上炒了起来,不过这次的结果很明显,小米的1749亿输给了格力预计的2000亿。虽然小米并不算是完全的输家,但它内部潜藏的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
第一,产品亮点始终跟不上潮流。万众瞩目的“战斗天使”小米9还是没能摆脱“PPT手机”的称号:屏幕是三星最烂的产品之一;摄像头输给了OPPO的10倍光学变焦;力推的全息幻彩设计Vivo在2018年就已经采用;在vivo子品牌iQOO推出第六代屏幕指纹技术的时候小米9还是第五代……硬核实力的不足也许可以用超低的价格来弥补,但在如今这个科技至上的年代,小米还要继续坚持性价比战略吗?
第二,自从友商都玩起了性价比,小米的市场份额就遭到了蚕食。2019年1月手机市场赛诺数据来看,小米仅排第六位,同比下跌4%,华为、vivo、OPPO、荣耀整体销量排名占据前四。OV两家近几年深耕线下市场,又接连邀请流量明星代言、冠名爆款综艺,积累了大批线下消费者,华为和荣耀则是依靠品牌和技术优势,一个注重中高端市场,一个侧重性价比,双管齐下狙击小米。
第三,玩了八年的饥饿营销已经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反感,就连一些忠实米粉也都纷纷表示不满,认为小米在日常“耍猴”。雷军曾在小米9发布会上说过小米9备货充足,然而最终还是没能实现承诺,很多人想起去年的红米Note7,也就是说尽管小米的手机性价比很高,但一台抢不到的手机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
面对这些窘状,股价和财报也许是最真实的反应。根据小米发布的2018年度财报,小米集团经营利润较2017财年122.15亿人民币,下滑至2018财年11.96亿人民币,下滑幅度90.2%,市值跌至2785亿港元,对比最高峰下降了超过34%。
而这样真实的数据,还是建立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小米宣布从北京搬到武汉,很多老员工不得不放弃自己辛苦在北京经营起来的一切,承担起对小米的信仰和忠诚,或多或少会有人因为无法承担这些风险而选择辞职;脉脉上也有小米员工爆料公司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就取消了下午茶和茶台等福利,改为发放生日卡福利。
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讲述一个事实:小米正面临着一次大危机。
危机近在眼前,小米力求破局
上有华为、三星、苹果,下有OPPO、vivo、荣耀,小米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稳坐国内头把交椅的互联网手机一哥。上市半年之后,雷军已经四次调整了组织架构,在一次集团会议上,雷军强调要继续强化技术立业,技术事关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和引擎。
据说在2018年的前9个月,小米投入了40亿元的研发费用,在AI领域投入了1500人,相机部门投入了几百人,也许雷军觉得这还不够,在创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加大研发投入才是硬道理,就像iQOO虽然不是骁龙855首发但仍依靠续航和拍照方面的不俗表现击败了小米9一样,小米急需能够力挽狂澜的黑科技来找回场子。
在专注老本行手机业务的同事,小米仍可以继续横向发展,加强自己特有的生态体系。比如小米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电动代步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等,开遍全国的小米之家能起到极好的线下宣传效果,同时又能和线上产品形成互补,促使用户使用整条小米生态链产品,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向循环。
除此之外,摆在小米面前的机会还有很多。例如全民关注的5G手机,今年2月小米就在巴塞罗那发布了5G版本的小米MIX3,雷军在今年博鳌论坛期间也提到“小米肯定要成为中国第一批5G手机提供者”;再比如时下火爆的折叠屏,小米在3月27日晚间放出了双折叠屏的官宣视频,跟上了华为三星的步伐。5G和折叠屏都是智能手机行业的新风口,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布局成功,小米追赶华为、OV并非不可能,甚至有希望重回国内第一的宝座。
小米创立至今已有九年,从最初的软件到入局硬件再到现在的“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模式,小米经历过辉煌和巅峰,也感受过迷失和低谷。小米将继续在华为OV的夹击下随风飘摇,还是抓住机遇破局突围,在2019年这个智能手机行业转变方向的关键时期,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作者:tianfangyant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十亿赌约背后:小米如何走出“更年期”?》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