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再创业,不妨从通讯服务做起-天方燕谈

那些年,我们一起刷的校内网

“人人网关闭开心农场游戏服务器”,“人人第二季度净亏930万美元”,“消息称人人网旗下糯米网将出售给百度”...连续好一段时间,媒体关于人人的消极报道不断,让曾经一度是伴随着人人成长的我不免有些失落。

想当年在我们学校,注册一个人人账号可以到学校食堂领取一个鸡腿,很多同学都倒在了人人网的糖衣炮弹下,然后不分白天黑夜的刷人人网状态,到处看同校的女同学, 牛逼的就泡到手,怂蛋点的的就只能干瞪着眼。大学4年期间,没有个校内,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更别谈社交。可惜毕业之后,就越来越很少玩人人了,偶尔上去看一眼,而且每次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暂。

吐槽糟糕的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体验

第一,“新”朋友哪里去了?

大学期间玩人人的那会, 好友状态主页中时常会刷出新的东西出来, 有熟悉的朋友, 也有新认识的朋友,也有认识但关系一般的朋友。可是现在的人人好友状态栏,早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活力。你会发现偶尔刷出来的好友消息,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人,吃喝拉撒的晒照片,分享各类段子、鸡汤和笑话视频。我的上帝啊,你能不能换一批好友啊(当然我知道他们都走了)

第二,段子、鸡汤等小站大号充斥整个屏幕

记不得什么时候开始,我关注了一些小站大号,现在我非常的后悔。因为我发现我好友状态页面90%的消息都是这些段子、鸡汤、各类视频的内容。也不知道这些账号背后的运营人员哪里来的强大动力,就是不停的在那发,烦都要烦死人。而且我还发现要取消某个小站账号会有多难,它没有像微博一样便捷的取消方式,而是需要你进入这个小站账号的主页后,然后再寻找取消的按钮。

我认为人人网没有规则的引入人人小站的这个产品是个极端的错误,他们以为这样可以丰富社交网络的内容,可以提高站内的活跃度。但是他们是否有想过这些账号,毫无顾虑的没有任何限制的占领在你个人主页上每一个角落是一个什么样的糟糕感受。一个定位于熟人社交网络的产品就这样随便的嫁接其他产品平台的东西,行吗?

第三,毫无节操的广告

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为什么我的人人右侧有那么多的婚恋产品的广告,还有一些电商的广告。社交网络的广告应该更精准,更智能才是啊。难道人人网何时从我发布的内容中分析出我现在的单身状态,我的年龄到了急需找媳妇的时候吗?拜托,别给一些我不需要的广告,很烦的。

社交网络再创业,不妨从通讯服务做起-天方燕谈

因此我越来越同意国外一项关于社交网络的调查结论:表面上社交网络提供平台,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交需求,但是我们发现,其效果与提高生活质量相反, 其实它降低人们的幸福感。而且这项调查仅仅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切入的,剔除了垃圾广告和垃圾内容对人幸福感的影响。

中国最成功的社交网络是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

经过对人人网的现状和体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人网的确是陷入了一种社交网络困局之中,不仅人人网如此,当初也很火的开心网也一样在社交网络市场上失声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你问我,当今中国最成功的社交网络是谁。我可以大胆告诉你是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我相信绝大对数人都认。从腾讯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QQ 空间”月活跃帐户数达到 6.264 亿, 微信/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到 2.358 亿。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很不屑,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你认为之所以很牛逼,是因为QQ和微信巨量的用户数。我不否认这个关系存在,但是我想要说的是能不能从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的成功看出社交网络发展的某些内在逻辑呢?

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都是从IM的基础上演化过来的

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IM及时通讯工具QQ和微信。之所以我认为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很成功,是因为通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通讯是社交活动的开始;

让我们回归到日常的社交生活中来,参加聚会,与好友聊天,发表演讲,与家人进餐等等, 以上任何社交活动,无论是认识新朋友,还是和老朋友在一起,无不是从直接的语言沟通开始。只有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直接沟通交流,才能开始建立起相互认识、相互熟悉的关系基础,然后我们才可以在这个IM层面加入更多的照片分享、发表状态等社交网络元素。

第二,通讯具备更强的关系链;

通讯能够很快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我们说一回生二回熟,聊得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相比微博的这种仰视45度角,IM通讯工具是0度平视,因此关系链来说更加稳固。熟人IM微信如此,陌生人IM陌陌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陌陌在做完通讯IM后,也可以加入更多SNS的元素,比如推出附近群组、附近留言、附近活动什么的。

第三,通讯具备更强的用户粘性;

对于绝大部分网民来说,不上人人没有关系,不上微博也没有关系,但是不上QQ那绝对是难忍的,而且我看微信愈来愈有如QQ之趋势。翻看你的QQ通讯录或者手机通讯录,绝大部分都是你在生活中认识的人。尽管我们说经常保持联系的不到20%,但是另外有80%的人,也不能说是我们绝不关注的,否则也就没有把他们添加进通讯录的必要了。通讯中建立起来的关系链越强,越广,那么我们迁移的成本就越高,自然而然用户黏性就越大。

基于以上三点特性,我们说从通讯去演化社交网络更加靠谱,成功性会更大。同时,从用户的体验角度,也可以解决在文章开始遇到的糟糕体验问题。

首先,绕开社交网络建立盈利模式

纵观目前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无非就是广告、增值服务和游戏收入,先说广告,可以说目前尚未有几家公司能够真正做到精准的广告投放,看看文章前面列举的人人广告吧,不仅我不会点,而且让我感到厌烦。增值服务,主要就是付费会员能够享受更多的特权,目前比较主流的做法就是装扮自己的主页,各种道具和表情。而游戏收入,也就是依托于社交网络广泛的关系链和用户而建立的社交游戏。如果从IM演化去做社交网络的话,就可以学习微信或者line,设置付费的表情和游戏中心,让通讯界面和社交界面保持干净清爽。

其次,有效降低公众草根账号的负面影响

公众草根账号在初期对于丰富产品内容以及用户活跃度有很高的作用,但是不加以限制和规范,就容易造成有价值的好友信息反而被湮没,从而严重影响用户的社交体验。微信在这一点上做了非常明智的处理,让所有的公众账号折叠成一个小框,这样既能保有媒体内容,又能避免过多的骚扰用户。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移动优先成为许多创业公司以及传统公司的战略。而且手机的天然属性就是通讯,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创业是不是从通讯开始做起会更加顺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