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下)-天方燕谈

以最短路径满足用户需求,切勿陷入奶昔错误

当各家门户都在想尽办法把自家的内容从PC迁移到手机上时,搜狐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它要做移动媒体开放平台,打新闻+订阅这个概念。程苓峰还给搜狐新闻客户端背书,说这是B2B2C模式。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扯淡,打打PR可能还管用。但是做产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我们必须回归到最本质的问题上来,即用户想要什么?用户为什么要用你?为什么用你的方式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因此,B2B2C概念唱得再好,如果C端的问题解决不好,B端也不可能持续的健康存在。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用户,看新闻,是为了自己不落伍,和人有得话题聊;因为工作和兴趣的原因,也会看看最近科技圈发生的事和别人分享的干货。现在市面上能够满足我的媒体产品很多,有聚合类应用Zaker,有垂直类应用36氪或虎嗅。但是这里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看搜狐新闻客户端呢?

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下)-天方燕谈

(图3: 用户需要选择刊物,然后再选择刊物中的文章才能阅读,选择层级太多)

好吧,按照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定位来说,我们这里什么都有,光科技类的刊物就有将近100份。先不谈订阅的操作成本有多高,我订阅了有36氪,腾讯科技,鞭牛士,搜狐IT,PingWest,钛媒体,IT时代周刊,创业家,3W精选,互联网的那点事,虎嗅网,创业邦。够多了吧,那我的路径要经过多少步呢?第一步,打开搜狐新闻客户端APP;第二步,进入Loading页(需要思考是否要点击loading);第三步,进入订阅中心首页,开始寻找已订阅的科技刊物;第四步,选择一份刊物(需要思考到底看哪一份);第五步,浏览该刊物内容。好嘛,要看到需要的内容真麻烦,步骤太多,而且有的地方还可能会分心,还需要我思考到底先看哪份刊物。那其实最理想的路径是什么样呢?就是我打开搜狐新闻客户端,我立马能找到科技板块,最多点击一次,我就能看到科技的内容。用户其实不关心他到底是进去的哪一份刊物,这和满足他的需求没有任何关系。我特别认同搜狐新闻客户端负责人小岳在自己的自媒体中所讲的:媒体期望通过内容把用户吸引到自已平台,然后通过广告来变现变得不太现实,需要考虑的是内容本身的变现能力。这句话用来形容传统的媒体运营思路一点没错,在搜狐新闻客户端订阅中心目前的媒体品牌展现架构来说,道理也是一样。我们希望用户进入特定的媒体品牌中去阅读,或许是期望未来在广告统计和计费方面更加方便,但是这违背了用户直接获取内容而不关心品牌的意愿。

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些思考(下)-天方燕谈

(图4:腾讯新闻客户端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订阅页面)

我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把目前的用户路径颠倒,用户进入首页后,直接就可以看到最终的内容,而不是一个个媒体品牌图标。举例来说,打开搜狐新闻客户端,立马看到一篇我感兴趣的科技文章,点击去看完之后,发现这篇文章是来源于虎嗅,下面还三篇虎嗅推荐的文章,我可以点击继续阅读,也可以点击虎嗅的来源进入虎嗅的专属区域。通过内容去引导用户的路径,而不是通过媒体品牌去引导用户的阅读路径。其实,我们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的订阅产品形态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订阅产品形态,无不是以最短的路径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拿上图的腾讯新闻客户端订阅产品布局形态来看,呈现给用户的都是所订阅媒体的具体内容,点击进去直接看内容,在内容页面正下方还有查看该媒体的历史文章,点击进去是该媒体的专属页面,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好的阅读逻辑。

2年的移动互联网路,要感谢的人很多

承蒙搜狐新闻客户端小岳的知遇之恩,我从2011年离开传统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至今,做过渠道,也做过编辑,也做过运营,各个方面虽都有接触,但也未能深扎其中,唯有努力刻苦地不断请教他人、不断学习各路牛人,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也感谢雅琳姐,曾曾,冉爷、佬爷、航仔,还有其他的同事朋友在渠道组给予我渠道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希望有机会还能一起玩抵抗组织;感谢小贝及之前的运营团队,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在搜狐过得最为充实、收获最为丰厚的时间,他们每一个人的敬业投入的精神都值得我学习;另外也要感谢旦旦同学,给我普及了大量的技术知识,每次加班和他讨论问题,他都特别投入,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有很多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因为太多,不能在此一一表达我的谢意,但是我们还是要向往常一样保持联系。

毕业3年,算是一个小阶段结束,我给自己打70分。人生旅程,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