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元老火线卸任背后的京东复杂治理-天方燕谈

短短10天内,京东集团筹码轮换:继21日京东数科一号位陈生强卸任后,京东物流一号位王振辉今日公告离职,京东集团前首席人力官余睿接任。

这一人事变动颇令人意外。

陈生强转岗,逻辑似乎分明:一是近期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日趋高压,京东数科业务正经历大幅调整,需要强化合规化运营;二是“广告门”触发众怒,需要担责。

京东物流似乎没有直观的危机考验。它正经历关键的协同与整合,几乎已步入IPO变现周期。

但王振辉可是在元旦前一天直接离职,且以“个人原因”。官方口吻看似平静,却像是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治理信号。

两大元老火线卸任背后的京东复杂治理-天方燕谈

这里不想阴谋论。但不妨谈谈个人判断。

一是或许出于对于监管的审慎响应,就是自我主动调整。

不要觉得监管部门只是盯着阿里、腾讯。事实上,京东尤其京东物流本就是一个容易招来关注的焦点。过去多年,它的话题可不少。内部治理,尤其腐败问题,也一度是京东集团的重灾区。

王振辉以“个人原因”离职,如此行业大事,官方没有更多解释,不知是否同样出于某种审慎的缘由,不得而知。但赶在元旦前夕,实在有些紧迫的样子。

二是京东物流到了关键的协同期,王振辉可能不如余睿更能发挥。

当然不是否认王之于京东物流的战功。应该说,京东物流今日领军地位,有他浓重一笔。

京东物流开放业务增长稳健。两年多来,生态布局一面走向纵深,一面走向多样。尤其疫情以来,收获眼球无数。截至目前,整体估值约在385亿美元至558亿美元,属行业当红炸子鸡。

但盛名之下,京东物流面临挑战,且远不止单纯物流维度,更有与京东集团生态的协同。

过去一年,无论行业还是京东集团入口生态,都已经发生关键的变化。整个生态体系,亟需一种统一性与一致性来形成超级协同。

你要注意到,京东集团最新的战略定位表述。11月下旬,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强调说,京东集团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全面构建五位一体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他说,过去十几年,京东一直在做产业互联网的事,京东不仅仅只是卖货满足消费需求,而是围绕“商品供应链+物流供应链”,构建了整套的供应链基础设施。

这表述隐含着“一个京东”味道。尽管京东物流独立生态持续壮大,且有IPO预期,但它同样属于京东集团无法切割的基座与核心价值链。“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商品供应链+物流供应链”,决定了,这一基座此刻必须更多服从于整个集团生态版图的协同与“一体化”体验。

完成这一任务,如果没有全局意识,没有“一体化”的协同能力,没有集团内部生态多轮多面转岗的履历与战功,即便满腔热情,也很难适应。

王振辉的履历,前期侧重商务,中期侧重运营,后期侧重管理。余睿职业生涯履历虽不如王,但早进京东两年。出身于管培生身份的他(京东味+顶层视角),起步于物流,然后转岗核心区域市场一号位、京东集团副总裁、1号店CEO(担纲整合重组)、京东集团客户卓越体验部负责人、京东零售客户体验与服务部负责人、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屡有战功。

你能发现,就岗位多面性、一体化运作与客户体验、集团级组织协同、决策管理等复合型履历看,余睿有他的优势。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最近几年,全球大公司的体验与服务部门、首席人力官变得越来越关键。它们对应着整个平台战略的组织与执行。

两大元老火线卸任背后的京东复杂治理-天方燕谈

你注意一下京东集团官方公告:“王振辉由于个人原因离职,集团任命前首席人力资源官余睿接任京东物流CEO。我们希望余睿先生带领京东物流持续提升客户体验,继续推动社会化物流成本的下降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后一句其实有味道。

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周期,在京东集团层面,在董事会主席兼集团CEO刘强东那里,余睿的出线,应该不是偶然。

其实,我们在阿里集团等同业身上看到过类似动向。几个月前,阿里集团多个单元的CTO发生了变动,它同样出于底层支撑体系的集约与协同。

当然,这背后,应该也有疫期行业趋势、宏观政策面的影响。至少数字基建无法绕开。但这里不想展开。

只是,这一人事变化,赶在元旦前,仍然让人觉得意外。甚至有些冷冰冰。

不过,我们觉得,将王、陈两人卸任放在一个大的平面观察,或许更能看到整体。

伴随着陈生强转岗,京东数科科技一号位变为李娅云。她此前可是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这显然顺应了监管趋势的要求。同时,我们也看到,京东AI等底层技术要素也纳入了京东数科。这一动向的信号,表面出于顺应监管,进一步强化“科技”属性,实际上应该也有消除部分金融类业务下线带来的估值弱化焦虑。但具体成效暂时很难评估,毕竟这个会涉及到全新的产品与架构设计,甚至影响整个商业模式。外界只看到蚂蚁被动,京东数科其实处于同样的压力面之下。陈生强卸任CEO,转任副董事长,应该是与李协同,从两个不同维度推进重构。

两大元老火线卸任背后的京东复杂治理-天方燕谈 两大元老火线卸任背后的京东复杂治理-天方燕谈

这与王的离职有何关系呢?

我想,这个主要是加重的京东物流的责任:原本可能走在京东健康前面的京东数科IPO,至少目前仍难以明朗。而京东物流相对中性,或许要面临冲刺了。而它的整合与重组,涉及超级协同,相当复杂,则急需更受刘强东信任的人担纲吧。一句话,2021年,京东物流应该会冲刺IPO。

大概京东健康让它尝到了子公司变现的甜头。

但也有权力的新平衡。京东物流固然强大,但京东AI等多种技术要素整合入京东数科,或许会促使后者更加强调数字基础设施而非金融科技。如此,京东是否会进一步重组京东数科,让它变成类似阿里云智能一样的基座功能,可能值得持续关注。

但那样的话,京东物流虽是行业顶流,但相对的基座地位,包括资源整合,却有所抑制了。未来几年,京东集团的演进,供应链当然依旧核心,但面对整个数智化服务,它是否稳定在“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定位,可能同样值得观察。因为,从概念的驱动与重构价值看,供应链固然重要,但只是数智化技术重构的要素甚至场景之一。

反正,我是觉得,目前的定位还很难说是一个稳定的表述。

两大关键单元一号位的变动,看似出于对监管、行业风向的响应,属于业务与战略的事,其实更是一种复杂的治理。你应该注意到,明州事件后,刘强东虽然卸去多个单元前台职责,但京东集团层面,一个京东层面,他才是真正的操盘者,没有他的强力意志,上述事情可能都会变成一锅浆糊。

当然,至于具体人事,尤其是新上来的人,是否真比就“老人”出色,那还是得经过验证才好,千万别落入人事博弈与内耗。尤其不要是外界传闻的刘强东度过个人危机之后的权力平衡。如果新人只是筹码,最终沦为一场运动,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