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疫情打乱了生活,还记得宅在家里整整五十天,足不出户的日子,也只有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这个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停摆,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危机。需求供给的双重冲击下,任何经济体都难以独善其身,无数行业被波及,死了一批又一批。

疫情下的互联网:大浪淘沙始见金-天方燕谈

比如餐饮行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为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的消费。但今年,仅春节七天内,餐饮行业的零售额就已经损失近5000亿,近90%的企业都出现巨大亏损,苦不堪言。

几家欢喜几家愁,线下行业受疫情冲击举步维艰,但仍然有不少行业在疫情间让人眼前一亮,互联网的个别行业是其中代表。

电商重回强势,线上办公迅速崛起

由于各国针对疫情采取的封锁限制、社交疏远等措施,网络购物、社交媒体以及线上办公成为了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B2C以及B2B都获得了一定增长,其中B2C模式在医疗用品、家庭必需品以及食品在线销售中,取得的成绩尤为明显。

拿淘宝举例:疫情初期的淘宝DAU出现了急速下滑,但3月份就已恢复到3亿的规模。

疫情下的互联网:大浪淘沙始见金-天方燕谈

淘宝3月DAU已经超过去年12月高点,3月日均订单数比去年12月增长了1200万单。这些指标意味着淘宝的活跃度已经超过了疫情发生前的水平。

其中,内容化、社区化的购物场景成为了带动消费恢复的主要动力。三月,仅直播为商家带来的成交订单同比增长超160%,新开播的商家数同比增长三倍,直播场次同比增长超190%。

《淘宝经济暖报》显示,2月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有超过三万人来到淘宝开新店,其中超过两成是来自线下店铺。事实上,电商已经成为当下消费的最优解决办法,就像2003年对抗非典时,当全国各大行业都呈现出衰退趋势时,电商以及快递行业依然能全面上扬。

疫情下的互联网:大浪淘沙始见金-天方燕谈

近期,北京新发地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肺炎病毒,一时间人心惶惶,各大超市人流暴跌,甚至很多人足不出户,不敢再逛超市。

这样的情形下,那些电商如何在保证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填补消费者生活的空缺,是机遇也是挑战。

不得不说,疫情真的是有利于电商企业探索新模式、解锁新玩法。

其次是线上办公,疫情期间这几乎成为了全球企业的刚需,视频会议软件Zoom大热,谷歌、Facebook等巨头动作频繁。而后,钉钉也宣布推出海外版APP,三月份,钉钉的MAU同比增长371.5%,首次进入互联网应用Top20榜单当中。

但和电商比起来,在线办公毕竟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模式,线上办公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疫情过后,如何持续下去,使其发展成规模化、常态化,这些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相比线下办公,线上办公的优势更加坚韧,几乎没有场景限制,没有太多的刚需和依赖。即使是遭遇病毒等天灾,经济依然能够良好运转。推动线上办公或许能够更好的发展经济:

  • 首先,分散参与者,使得经济活动具有生命力;
  • 其次,在线上化的开始被提前,模式进一步成熟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 最后,新的场景会产生新的需求,电脑等办公设备的需求会增加,但对于公司而言,也可以省下办公室租赁等成本和开销。

但目前来看,线上办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硬件配置、个人节奏、团队沟通等等。

只不过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事件带火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那么在巨头们纷纷尝到甜头的时候、在市场前景不可忽视的时候,没有人会轻易放弃这块大蛋糕。

云祭祀、云追思,互联网殡葬让人眼前一亮

疫情让太多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可能是近几年来,我们听过死亡消息最多的一段时间。

于是前不久的清明节,很多人都参与到了“云祭祀”当中去。事实上,每年清明节我们都在提倡用云祭祀的方式去祭奠逝者,烧纸烧香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容易引发火灾、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今年受疫情影响,云祭祀真真正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被广泛应用。很多人体会到了什么是“心意比形式更重要”。

疫情期间,不少地区相继发出暂停清明祭拜的通知,这为线上平台带来了巨大流量。以上海福寿园为例,截至3月23日,陵园在11天内的网上祭扫访问量突破了12万次,市民可以通过AR的方式进入园区,从而进行模拟的祭拜、祭奠等。

此外,陵园当中还有价格不等的服务套餐,陵园方面则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代扫墓,通过视频等方式反馈给消费者。

事实上,早在2017年,就有南京的陵园推出过类似的服务,网上祭拜以及代为祭拜的技术要求并不算高,各方面也很容易实现,但有类似服务意识的陵园却并不多。

或许本次疫情进一步催生互联网殡葬会是一个契机。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重,殡葬行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前瞻预测显示,2020年中国殡葬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2023年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但这么庞大的市场中,线下殡葬行业却存在着诸多乱象:资源稀缺、墓地暴利、信息不透明、相关服务的价格也参差不齐。于是就有了互联网平台涌入殡葬行业的先例,目前看来,互联网+殡葬的模式还是有很多地方能让人眼前一亮。

清明期间,一个名为“后续”的平台,在内容方面全面梳理了本次疫情当中,各行各业逝去的人,那种人物头像“由明变暗”的感觉,令人触动、印象深刻。

由此,也记住了很多为“战疫”奉献出生命的人。而最后的放飞孔明灯,则是承载着一种希望,那是国家、英雄们在整个疫情期间,用自己行动来带给我们的希望。

和互联网全方位介入殡葬行业有所不同,“后续”这个平台在做的更像是一种逝者追思,记录了那些逝去的人事物的信息后,用户可以通过点亮孔明灯等方式进行追思和怀念。纯线上的模式看上去或许要更加清晰,这也为想要介入殡葬行业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方向。

疫情期间,“死亡”或许是最大的话题,网络祭奠也在这个期间展现出了自己的未来和潜力,尤其是清明时的网络祭拜。

此后,互联网+殡葬的模式或许会逐渐发展起来,殡葬行业也会被互联网逐渐改变。

互联网医疗未来可期

我国互联网医疗诞生于上世纪末,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疫情期间,它才真正让人眼前一亮。

从在线问诊、远程医疗到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秉承了互联网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为“抗疫”提供了不少力量和支持。

2020年第一季度,平安好医生全域生态流量高达6700万,同比增长近22%。阿里健康、叮当快药、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等平台也迅速崛起,推动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呈现出几何态势的增长。

疫情下的互联网:大浪淘沙始见金-天方燕谈

数据显示,2020年的中国在线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增长至2000亿元。

政策方面,疫情期间推出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当中也明确了,对符合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提供常见病的线上服务,也可以纳入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

目前,上海、浙江、深圳等地区已经明确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结算体系。

还有更多新鲜事物被人们逐渐接受,比如送药上门,在线问诊等等。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美团闪购医药类商品交易额比去年增长了92.9%,京东药急送的新增用户中新用户占据近80%。

2月14日,联仁健康和湖北移动共同支持同济医院开通了“视频问诊+药品配送”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数据显示,服务开通后的两个月后,累计服务人次达17万、药品配送近3万例。

此外,5G时代的来临,也能加速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速度。

1月31日,中国电信协助武汉协和医院搭建的5G远程会诊平台正式投入使用;2月6日,北京和武汉实现了使用5G技术远程讨论病例。等等案例不胜枚举。

6月18日,“国际远程会诊中心暨互联网医院合作”在武汉、上海两地签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联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三方联合,也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

疫情下的互联网:大浪淘沙始见金-天方燕谈

疫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但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而言,这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人欢喜有人愁。疫情加速了市场竞争,使得本就血腥市场更加敏感。

而那些抓住机会并且活下来的企业,或许也会像2003年SARS病毒促进中国在线零售一样,大浪淘沙始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