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20年日历第一页的时候,人们万万没想到这个春节竟然会如此漫长,以至于“疫情”的出现频率远高于“过年”,口罩代替美食成为必备年货。同时,这场疫情还将无数人的生活重心从面对面转移到了“云端”,云课堂、云综艺、云发布会……当然,还有云办公,一时之间也成为2亿互联网人的选择。
阿里的钉钉家大业大,却被青少年学生们的1分评价折磨得有口难言;腾讯的企业微信布局远程办公已久,也出现了链接不稳定的情况;字节跳动的飞书、华为云的WeLink、美团的大象、百度的百度Hi……甚至很多人闻所未闻的小鱼易连和蓝猫微会,不管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巨头,人人都想趁着远程办公需求暴涨的时候分一杯羹。
然而,靠一场全民疫情撑起的远程办公战局最终还是“惨淡收场”,持续了小半年的“三分钟热血”没能让多少企业为远程办公软件买单。可以预见的是,短期的收益并不是目的,巨头们真正瞄准的也许是远程办公背后的更大市场。
BAT们动作频频,各路玩家争相入局
人人都记得2003年的非典,但在那个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互联网嗅觉”还没有现在这么敏感。当时的那场全民疫情,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中国电商的催化剂,初代电商巨头们尝到了时代的红利,感受到了线上结合线下的魔力,纷纷建立自己的电商帝国,才有了如今辐射人们生活每个角落的完整生态。
回到2020年,互联网的流量逐渐封顶,新冠疫情让玩家们看到了新的方向:这是拓展B端市场,将B端企业纳入自身生态的天赐良机。如我们所见,各路玩家动作频频:
- 本就已经成熟的阿里钉钉和腾讯企业微信开始“升级”,通过增强语音会议、视频会议、文件传输等等相关办公功能来进一步扩大市场;
- 社交领域资历尚浅的字节跳动飞书和华为云WeLink借助近几年积累的粉丝和口碑趁势推广,向用户展示肌肉;
- 更多作为企业内部使用的美团、百度希望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出圈”,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在老本行之外的深耕,百度更是直接将百度Hi更名“如流”,多少有些重新开始的意味;
- 小鱼易连和蓝猫微会这样的新玩家,没有巨头的底蕴,则更愿意专精远程办公中的细分场景,或是语音会议赛道或是视频会议赛道,只要有一条跟得上大部队,那就有了足够的奔头。
就像近两年最火爆的短视频,当行业出现风口时,总会有大量玩家涌入。但远程办公相对来说仍是偏小众的领域,随着疫情的稳定,各个行业的逐渐复工,远程办公市场的波澜也越来越小。但巨头们为何还要纷纷加码?从他们的布局中,我们也许可以窥探一二。
巨头为何入局?万亿元市值的云服务市场才是重头戏
只看数据,远程办公市场并没有那么起眼。根据知名机构IDC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市场厂商整体收入1.37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其预计到2023年,中国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88亿美元,将范围扩大至世界。
2018年全球企业协同软件市场规模也仅为27亿美元左右。这对于很多巨头来说只能算一个“小目标”,他们真正看重的则是远程办公背后的云服务市场:
- 智能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全球云服务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激增。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7.6%达到了1071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410亿美元,同比增长32%,到2024年预计将增长至2840亿美元。
- 阿里、腾讯、华为、美团、字节跳动、百度等巨头都充分认识到了“云”的重要性,无一不在倾力布局。如果能够在云服务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那么无论是在电商、社交、智能硬件、生活服务还是搜索业务各类领域,整个企业的发展潜力都会被激发,形成更成熟的商业体系是早晚的事。
想要在如此庞大和重要的云服务市场占据先机,远程办公战场就成为了“战略高地”,通过发展远程办公平台,不但能够实现与更多合作伙伴的业务绑定,更能够成为企业在B端推进的大好机会,最终推动整个企业走向数字化,让企业具有灵活、高性价比、高度智能化的优势。
互联网行业终极模式探索进行时,疫情过后见分晓
理想很美好,但仅从目前来看,远程办公想要成为常态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大量用户在疫情期间的集中体验也让行业和玩家都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 钉钉视频会议曾崩溃、企业微信连接不稳定、WeLink不可用,各类产品都曾出现不同程度的不稳定。2020年,人们对于“技术失误”的忍耐度是很低的,假如产品本身存在功能或稳定性的问题,就不要想着留存用户了,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忙于“洗白”。
- 回归实际使用场景,远程办公的“必要性”仍然值得思考。在中国式的职场环境中,老板、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平衡”很难把控。远程办公也许要面对更严苛的打卡制度,有些人还要面对全天直播的尴尬,这些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同样,员工在线办公的效率未必就比得上在公司面对面办公,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自律自控。
- 远程办公的性价比到底如何?是选择花钱购买远程办公服务以减少办公场所房租,顺便还能让员工免除交通烦恼,提升员工幸福感;还是将远程办公作为特定场景的特殊办公模式,仍然采用常用的面对面办公形式,以保证公司的效率和氛围?这其中掺杂着太多“人性”的因素,完全无法预知。
在我看来,远程办公在疫情期间的爆发,可以看做是一场“试错”。员工在思考远程办公是否真的能够保证效率、保住工作;老板和企业在思考远程办公的成本与创造的价值。但可以断定的是,远程办公的发展绝不是朝夕之功,很多企业在疫情过后还是会回归线下,远程办公会成为应急时刻的手段。
远程办公也许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终极模式,但现在仍要等待玩家们的进一步布局,优化产品的性能和商业能力,也要等待人们办公习惯的转变,让老板和员工之间不再缺乏基础的信任。最终,企业在远程办公领域中的布局都将成为开启云服务市场的钥匙,我们也将习惯在智能化时代,生活、工作都住在“云”上的感觉。
原创文章,作者:tianfangyant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三分钟热情”的远程办公战局,只是巨头们开启“云争夺”的号角》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