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的一个周五晚上,车水马龙的北京还在春寒料峭中,在四环边的一个饭桌上我见到了林凡。

他来得晚,到每一个人跟前打招呼认识,小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线:你好,我是脉脉林凡。

脉脉平台建设的3大逻辑与林凡的快慢哲学-天方燕谈

曾经是搜狗CEO王小川的“贤内助”,社交恐惧症患者林凡后来创办了脉脉

计算机学霸、清华理工男、搜狗前技术总监,这些标签的一面已经永远打在了林凡身上。作为搜狗最早的5名员工,搜狗搜索引擎的第一版架构设计就是林凡做的。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五年,搜狗团队逐渐形成了王小川主外,林凡协助他做内部管理的配合。这位搜狗的前技术总监,一度被坊间打趣说是搜狗CEO王小川的“贤内助”。

当然,标签还有另一面,严谨钻研、技术至上和不善言谈,又是外界接触林凡的感官印象。林凡也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人一多了就会觉得不太自在。搞技术的,时间长了生活里确实这样。

可不突破和超越一下自我,怎么叫人生?

2011年林凡离开搜狗,经过短暂的大街网技术合伙人历程,2012年的林凡决定对职场社交出手。他希望用产品改变人们早已习惯的,基于熟人介绍、朋友推荐的职场社交模式。2013年,脉脉正式上线,在这款APP上,不用面对面沟通,也可以在五同(同校、同乡、同行、同事、共同好友)内通过二度人脉,拓宽求职视野,打通办事渠道。

应该说,脉脉就好比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林凡对自己的一次超越与突破。因为自己知道痛点所在,同理心下的林凡很懂得脉脉上相似用户的需求。他希望这款产品的出现,可以让用户不再只依赖熟人介绍工作。比如找工作,没有脉脉的时候,会去找朋友推荐;有了脉脉,就可以打开视野,直接知道自己哪些朋友的朋友有好的工作,这样碰到有兴趣的,再通过熟人了解是否靠谱,减少了不必要的骚扰。

领英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和脉脉的谨慎看待区块链:快与慢之间,林凡的平台3大建设逻辑

很多人喜欢拿脉脉跟领英比较。领英在美国是相当成熟和成功的职场社交产品,然而多年来在中国不仅照搬领英的产品都死了,连领英中国也是水土不服。2014年初领英高调入华,在沈博阳担任中国区负责人区间也曾不断出击。然而,2017年6月底沈博阳突然离职,领英中国前途未卜。

而脉脉活得越来越好。2017年11月,脉脉公司宣布完成C轮7500万美元融资,同时对外宣布了2019年上市和市值100亿美元的目标。2018年2月27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八届年会,林凡发表了主题为《中国商务社交进化论》的演讲,透露脉脉从职场社交进化到商业社交的平台发展阶段。到2018年的阳春三月,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地铁里、公交站上、楼宇电梯间、还有各种网站……一大波脉脉的广告上线,吸引着职场白领和商业人群的注意。

脉脉平台建设的3大逻辑与林凡的快慢哲学-天方燕谈

我很好奇区块链在商业社交中的应用和价值,一时风头无两的林凡和他的脉脉给了回答:谨慎看待不跟风,期待相关应用。做实事的林凡不愿意蹭热点非要把脉脉包装成区块链的样子,但他对区块链和脉脉作了有趣的对比分析:信息在区块链中流转的时候,可以保证信息不被篡改;信息在脉脉上,也可以保证所有的更改都是被记录在案的……我开始理解林凡在脉脉这个平台的3大建设逻辑——

逻辑1:强调真实性和有价值。2013年底脉脉就有匿名功能,2014年初无秘在中国火了一把,就是因为匿名职场爆料满足了广大用户偷窥隐私的欲望。但脉脉和无秘的道德原则不一样,林凡要求团队坚持真实性和有价值。尽管“匿名”内容火爆,但脉脉都一直邀请当事人乃至企业自己出来辟谣或者澄清事实。这就凸显了脉脉的平台真实性,差异化的发展中呈现出更大的价值。

逻辑2:更多是做,不要太多说。中国当下的创业环境中,大部分创业者比较浮躁,大家越来越短平快。以前大家还在羡慕陌陌、优酷、小米,这种三四年时间就爆发到一定规模,现在连三四年都不想等了,恨不得吹上天说自己的项目产品有多好,半年以后10倍、20倍的赚钱退出。尽管放到大环境中挺正常,但林凡说没办法认同这样一种心态。在他的母校清华校园大礼堂前草坪南端、清华学堂与第二教学楼之间,伫立着1920(庚申)级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日晷一侧刻有中文“行胜于言”,另一侧是“行胜于言”的拉丁译文“Facta Non Verba”。林凡深以为然,浮躁通过表达体现,说多了就显得聒噪,更多的是做、是实干,不要太多说,行胜于言。

逻辑3:脉脉平台分两层,一层身份,一层内容。做商业社交平台,林凡认为平台分两层,下面一层是职场真实身份,促使人与人连接,提高效率。上面一层是商业内容,产生互动和传播,进一步促进用户之间的连接。目前脉脉的“职播”(大咖来了)、“脉课堂”……都是从这个逻辑演化出来的。

也就可以看到,脉脉这个平台初具规模,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一旦横向切入到垂直细分领域,职业教育、企业级数据服务、人才招聘……从2012年以来脉脉的慢,就可能在积累足够的势能之后,变成了平台级的快。快慢哲学之间,林凡已经选择了不挣快钱,要慢慢追求自己的目标,虽然可能会在先期承受很大风险,但是林凡和他的脉脉团队很享受过程,也期待最终的目标。

脉脉平台建设的3大逻辑与林凡的快慢哲学-天方燕谈

(搜狗美国纽交所上市现场,前排左二为林凡、左四和左五是王小川母亲及他本人)

参与并见证了搜狗上市的林凡,亲手拉扯大的脉脉很快要让他去敲钟了

2017年11月9日晚22点30分,搜狗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CEO王小川邀请了自己的母亲与曾经的工作搭档林凡到美国现场,共同见证搜狗IPO这个最重要的时刻。我不知道林凡当时的心情具体怎样,但他和王小川结下的“深厚阶级革命的友情”也在脉脉的发展过程中加持了很多能量。王小川甚至亲自站台为脉脉做广告代言。

做脉脉的林凡,深知人脉资源的重要。除了王小川,清华的其他校友也在脉脉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4年脉脉也通过IDG资本的赵航找同事、清华校友、林凡的师兄牛奎光进行过接触沟通,最终IDG选择了投资脉脉。

类似的事情在脉脉一路的成长中,层出不穷,林凡可以说日益左右逢源。刚刚过去的2017年,脉脉有5-6倍的月活增长,林凡预计2018年还会有3倍增长。根据脉脉公布的IPO计划,2019年上市之前,林凡和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和加速商业化进程。

脉脉平台建设的3大逻辑与林凡的快慢哲学-天方燕谈

2003年加盟搜狐算起,2018年林凡进入职场已经15个年头。他亲手拉扯大的脉脉,用户破亿、商业模式成熟、让他去上市敲钟的那一天,相信很快会到来。

我希望到时候有机会走到他面前,举杯说,林凡,你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