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媒体人在网络媒体出局了?-天方燕谈

一个在报社工作了近10年的哥们,在PC互联网的社区工作了不到2个月,因为各种原因最后离开。

这是传统媒体人进军网络媒体的很意外结局。

多年来,腾讯、新浪、搜狐和网易以及凤凰等网络媒体都在张开双臂欢迎传统媒体人,我所知道的腾讯网总编陈菊红(南方周末)、副总编杨瑞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新闻中心副总监傅剑锋(南方周末),新浪网的助理总编辑严志刚(潇湘晨报),搜狐副总裁、搜狐网总编刘春(央视、凤凰卫视)和搜狐新闻中心总监吴晨光(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博客天下),网易网副总编钭江明(时尚先生)……太多传统媒体的人加入到网络媒体阵营之中。

最近一两年,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选择媒体类型也网络化,加剧了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和杂志的萎缩,不仅更多的传统媒体人投身互联网。而且老牌的传统媒体国内的如浙江传媒、青岛日报集团,华文世界的联合早报、香港成报,甚至堪称亚洲英文第一报的香港南华早报都在对网络新媒体进行抢滩和布局。

传统媒体人之所以在网络媒体平台上吃香,是因为——

1 、媒体平台不管是传统还是网络概念,都需要人才,传统媒体历练出来的人才(成品),网络媒体当然欢迎。

2 、对中国,传统媒体人受到严格的新闻监管训练,更容易把握网络媒体尺度。

3 、传统媒体萎缩,人才市场饱和;网络媒体发展迅猛,人才市场缺口很大。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事情,既然传统媒体人进入网络媒体之后都很顺,这个哥们出现意外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以我对他和他之前供职的报社与之后加入的互联网公司还有PC互联网的社区工作的了解,以下可能是原因——

首先,他在报社工作时间过长,之后又用了一年的时间全国旅行,突然进入到网络媒体,可能适应速度和心理准备不足。

其次,网络社区的工作更多的是互动性、奇趣性和浅阅读,虽然他之前长期从事社区新闻报道和调查报道,到个人偏向严肃、人文的风格还是影响到了工作本身。

再次,他工作的互联网公司狼性十足,网络媒体要求又好又快的完成工作,短短两个月对他的表现不满意。

一个传统媒体人还是我哥们在网络媒体出局,实在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在安慰他的酒桌上,我给出了三点建议:

1 、之前的线上旅游媒体与线下旅游客栈结合经营的计划继续寻找合伙人,论证可行性。

2 、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把他的旅行游记写出来,出版成书,通过网站、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和连载,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自媒体,然后入驻一个媒体开放平台(最近很热的某新闻客户端就行),继续写文章,有尊严的活着。

3 、如果真要再找个媒体混口饭吃,以他的资历和建树,再也不要谦虚到从基层做起,主编、总编是完全有资格有能力做的,何必弄得自己那么尴尬?

这哥们是听得进建议的人,现在已经非常靠谱的展开了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