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就在昨晚,我两千多人的微信朋友圈挺热闹,好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朋友和媒体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标题叫《【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里面有一段写到——

“罗昌平近日在暨南大学的一场演讲中指出,现在媒体创业表现较为优异的虎嗅网,其所有的商业模式就是公开收取保护费,关注的主要目标就是BAT新闻,百度、阿里跟腾讯,以广告投钱公关运作的方式处理三家公司正面和负面的信息。”

因为我也向虎嗅投稿过,有些文章在那里发表了出来,认识虎嗅的人。有朋友直接微信里问“虎嗅真的收保护费啊?”我不是虎嗅的员工更不是管理层,也没有就此调查、查证过,所以真的不知道。但是我看这篇文章是参差计划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恰好此前因为接受过参差计划的新闻志愿者采访,就联系他们,才知道文章的作者Tessie也是新近加入他们的新闻志愿者,他们把她的微信号推荐给我,我就加上了。

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的来龙去脉

可能是突然引起很多关注,Tessie很快在微信里跟我说话,说方便的话给我打电话过来。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但事发突然,我也想了解到底怎么一回事,就给了她电话号码。她在电话里说自己姓田(作者注:出于尊重,全名隐去),后来我又得知她去年刚毕业,工作差三个月才一年,目前供职在北京一家媒体,最近刚刚加入参差计划做新闻志愿者。

她说写这篇文章,是转述了罗昌平当时说话的录音稿。我问可以看到录音稿和录音吗,她说有。不一会儿,她和参差计划团队的人就把录音稿和现场录音发到我邮箱了。这时我知道了罗昌平是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院做了一场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一个听众提问——

“罗昌平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就是,最近中宣部等9个部门表示要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打击网络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事件,您认为是否有以新闻打假之名控制舆论、控制媒体的监督权和控制舆论的可能性,如果有的话要怎么防范,谢谢。”

罗昌平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谈到了虎嗅,说了这样一段话——

“打个比方,我们知道的最近有两个媒体的创业,一个是钛媒体,是我一个前同事赵何娟去创办的,还有一个虎嗅,它是针对于公司人,尤其是IT互联网这部分人的一个定位。赵何娟因为是从财经财新出来,很有理想主义,坚决不收保护费,……(听不清),那么肯定不盈利,日子很紧。虎嗅网所有的商业模式就是收保护费,它关注的就是BAT新闻,百度、阿里跟腾讯,死盯着这三家不放,所以虎嗅有一段时间集中报导阿里的负面,然后阿里跟它谈,我给你投钱或者广告,以后虎嗅就转向说它如何好,这和公关方式差不多。”

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于是,Tessie在写作《【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的时候,就转述了罗昌平的话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她自己也承认——

“确实我在撰文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进行第三方取证,而且来源也没有写的十分明确,但初衷只是在引用转述观点,提出打击假新闻存在困境的一些可能性,只是在展示被引用者的观点,而非对他的观点进行认可或者赞同。”

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两种假设:1、如果罗昌平的话属实,Tessie用来作为文章一个观点的依据,那是十分有力的。2、如果罗昌平的话不属实,Tessie的《【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这篇文章也就本身存在虚假内容,“打击假新闻”就成了“打自己脸”。而这一切,只需要第三方取证或者客观原文引述罗昌平的话并在文中表明来源何处,就可能没有问题了,可惜Tessie没有这样做。

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参差计划及其事后的态度

Tessie的《【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这篇文章字数12862字,发布在参差计划网站的“记者内参 / 观点”栏目,同时在2014年4月10日(昨)晚的同名微信公众号多图文消息的第三条位置发布。在昨晚深夜引起较大关注后,参差计划团队内部应该是展开了很多讨论的。

根据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资料性词条显示,参差计划这个团队是由康夏、曲喆、郭青昊等五位当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在2011年8月创办,目前定位是一家多语言的新闻翻译网站,它把网友的讨论与翻译,把外国媒体的观点展示给中文读者,以人文社科与政治事务为主要内容。我没有在参差计划官方网站看到任何ICP备案信息,但网站首页底部有“英格兰和威尔士协议和2.5中国大陆协议的保护”的字样显示,姑且可以认为是一个媒体属性和新闻内容的网站。据网站自称,它的“主编、频道总监、编辑总监、责任编辑、频道编辑、译者角色均为线上工作的志愿者,在报道上采用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 News)、众包翻译(Crowd-sourcing Translation)、协同报道(Collaborative reporting)的新媒体方式,而内容上则沿用传统媒体的‘三级审稿’规则。”

综合网上有关的资料,参差计划前后有400位志愿者和管理者,其官方网站“关于参差计划”里宣称,“创办至今,参差计划提供了超过6,000余篇世界各地的媒体译文和原创故事,与国内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均有良好关系。” Tessie就是他们新近招募到的志愿者,《【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是她在参差计划撰写的第一篇观点性文章。

尽管参差计划有所谓的“三级审稿”规则,但是《【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发布出来之后,有着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的转述内容,作为一个网站平台,而且媒体属性很强,新闻内容居多,并没有去判断和评估文章在发布前是否需要让作者核实,更谈不上参差计划这个平台去查证。当这篇文章在互联网被传播开来,朋友圈被分享,更多人看到的时候。我也在那时和参差团队的人联系上,因为又认识虎嗅团队的人,我也告诉了他们虎嗅方面认为这是严重失实的,他们讨论了很多,最后是对网站发布的文章内容进行了修改。我比较发现,修改的地方有两处:

首先,是在文章正文前加了一句“本文资料均引述自录音、政府文件以及公开资料。”字体用的是不同于正文的黑色底框和加粗的白色字。其次,首发文章内容里的“现在媒体创业表现较为优异的虎嗅网”被修改为“现在媒体创业表现较为优异的一家科技博客”。这种修改行为显得有些欲盖弥彰,而且首发的文章内容已经传播出去,特别是同名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内容,用户收到首发内容,即便后台修改了,用户看到的也一直是原来的首发内容。

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过去的纸质媒体想要修改发布的内容一点都不容易,比如报纸发了一篇文章,那是白纸黑字、板上钉钉,定了版下了印刷厂,印刷出来通过发行渠道就到了千家万户各种公司单位。只能下一期勘误,如果内容不属实,或者存在虚假报道(内容),那还要公开道歉,严重的还会被当事人(单位)起诉承担法律责任。网络媒体则要好很多,就是内容有问题可以随时在后台修改,甚至一键删掉。

但是,修改或者删掉之前,也会被截屏,被保留证据。我在担任网站总编的时候,就告诉团队成员发布内容之前“检查检查再检查,核实核实再核实”,不要粗心大意,落下口实是小,被人截屏留证是大。我不知道参差计划团队究竟是怎样做出最后这一个修改行为的,但他们团队的志愿者大多数是在校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和刚工作的媒体人,管理者也据说是在财经、彭博工作过的“学长”,大概是这个团队比较年轻,也很看重团队生产的内容。希望不要是因为涉及罗昌平涉及到虎嗅,在一篇关于“打击假新闻”的观点文章里又转述说虎嗅“公开收取保护费”,觉得内容可受关注度很高,想博人眼球。

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天方燕谈

虎嗅有没有收保护费?罗昌平这样说有没有证据?

永远不相信权威,尊重客观事实,报道内容有理有据,这是新闻工作者在入职前和在行业内的共识和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因为只有这样,媒体人才有公信力,媒体也才有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媒体人和媒体什么都不是,毫无价值。

既然公信力是媒体存在和媒体人生存下去的根本,那么说一个媒体“收保护费”就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说虎嗅“收保护费”,这等于给虎嗅定性,将其公信力清零。虎嗅这个商业科技媒体和它的媒体人,如果因此受到严重质疑进而影响正常工作和合法收益,最坏的结果是走下坡路甚至倒闭了。那问题就很严重,所以虎嗅团队成员建的微信群里很多人建议请他们的法律顾问发律师函,如果越来越严重,直接起诉。

问题的关键在于虎嗅究竟有没有收保护费。我问虎嗅创始人李岷,她直接否认,问到她团队的其他一些成员也说没有。囿于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我到目前还没有展开调查取证他们的话是否属实,所以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暂时只能保留疑问。那么,罗昌平说虎嗅“收保护费”,有现场录音还有参差计划的文章转述,他是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院这个公开场合回答别人提问说了这个话,他是要负责任的,也就是说他要有证据。他的现场讲话里说“阿里跟它谈,我给你投钱或者广告”,那么阿里方能否出来证实罗昌平所言属实?如果罗昌平的话最后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撑和证明,那就是谎话,通俗的说就是信口雌黄。他本人要负主要责任,转述他这个话的《【记者内参】打击假新闻的困境》作者Tessie和发布这篇文章的参差计划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也都有连带责任。

但是,如果罗昌平的话可以证明是真的,那么虎嗅收保护费是事实。那没得说,连我这个向虎嗅投稿的作者都会判定它没有公信力了。我对罗昌平的话有很多疑问,期待进一步弄清楚和证实。我对真相,拥有和其他平常人一样的好奇。而罗昌平在回答提问的时候,他谈到中国的记者可以分为三类记者:第一个是“妓”(妓女)者,第二个是“姬”者,还有就是老老实实做记者。针对第二个“姬”者,他又谈到虎嗅,说“如果你看朋友圈,虎嗅的文章基本就是有一帮专业的写手,给企业吹捧东西,就是唱赞歌的。”这个说法太过分,我本人就完全不同意。罗昌平言语逻辑都是混乱的,前面不是说虎嗅报负面么,那是黑企业的节奏啊。现在怎么又有一帮吹捧企业的呢?先黑后捧,会不会太分裂?然后,这帮写手唱赞歌真的就没有干货吗?读者会买账吗?没有了干货没有了读者写手就没有人气,企业和虎嗅还会为他们买单吗?还有根本的问题是:写手真的有因为去黑或者去捧,从虎嗅这里拿到钱了吗?

这是我对罗昌平所言的其他一些疑问。我希望罗昌平不是光过过嘴瘾,图一时之快,公开讲话要有证据。“打铁记”让很多人包括我本人佩服,我想请实名举报刘铁男最后成功的罗昌平回答:虎嗅到底有没有收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