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下》:原来设计是这么回事!-天方燕谈

你Y的这设计的是啥玩意儿啊,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啊?

这么简单的交互,你Y的怎么又说技术实现不了啊?

你Y怎么又变了设计需求啊,我写代码容易么?

...

《设计之下》:原来设计是这么回事!-天方燕谈

是不是对以上的问题似曾相遇?这就是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 经常会被各种吐槽和挑战的场景。在一款APP的诞生以及运营过程中,有产品经理、有产品设计师,也有产品开发工程师,他们之间是如何分工和协作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本大众类读物《设计之下》。

翔鹤和他的小伙伴们,老牛逼了

这本书的主创者,叫董翔鹤,原来是我在搜狐的同事,工作上来往过几次, 工作之余也一起喝过酒,说实话不是很懂他们的脑袋瓜子是怎么运转的。记得有一次我在用搜狐新闻客户端看新闻, 在使用分享功能时,发现此时的分享设计已经由过去的文案和评论混合的方式改为现在的文案和评论相互区隔的方式,顿时觉得这交互设计太牛逼了(写这篇文章时,才知道这叫“交互设计”)。 这样一来,结构层级清晰明了,用户也方便评论,不用担心是否会超字。后来才得知这个微创新是来自于董翔鹤的团队,不得不对翔鹤和他的小伙伴们大赞三声。于是乎他们就把一些干货总结成为了这本《设计之下》,当我拿到它时,心里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翔鹤终于把他们的干货拿出来分享了,受益无穷,忐忑的是你Y的白痴文盲一个,看得懂么? 结果证明兴奋的是对的,忐忑的是杞人忧天。

《设计之下》:原来设计是这么回事!-天方燕谈

说说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吧

第一,开发一款产品原来需要有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前端工程师、服务端工程师以及测试工程师这些牛掰的人物。

第二,产品设计过程中,各个职位相互配合,在交互设计师完成低保真原型时,视觉设计师开始着手视觉初稿设计,而前端工程师可以在高保真圆形和视觉设计初稿完成后开始开发,同时视觉设计师进行元素细节设计时,配合工程师切图,交互设计师继续优化特殊情况的表现;

第三,交互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成一种固定模板的命题,命题就是人在某种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工具完成一定的动作以实现某种目的,比如,用户在所有可能使用移动设备的环境和场景中,在阅读圈中通过分享、阅读、评论或者认识某人,以建立自己的阅读全,获得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第四, 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的关系属于面子和里子的关系;产品经理既要把控用户的需求,也要掌控全局,为设计师提供方向和理念,而设计师更加注重用户感官层面,注重细节和艺术。也有人这样形容二者的关系,产品经理更多的是想Why + What,而设计师想得更多则是How。

第五,设计师和开发工程师,翔鹤在《设计之下》很好的给予了说明,工程师的世界观是逻辑组成的,而不是像素,是if...else...句式,也就是计算机的二进制、二元论。目标不同,因此工程师往往会在心里抵制设计师的天马行空想法。因此双方在沟通的时候,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虽然《设计之下》这本书强调设计驱动开发,但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能用简单的设计就不用复杂的,无印良品的“最好的设计即没有设计”最能说明这点。

《设计之下》:原来设计是这么回事!-天方燕谈

怎么样才算一个好的产品设计?

要想成为优先的产品设计需要方方面面的要求,比如全局观念,注重细节,独具法眼以及勇于冒险等个人品质,同时还要求和团队的配合协调沟通能力。我现在的老大徐志斌,也就是《社交红利》的作者经常跟我们讲一句话:真正牛逼的BD是半个产品、半个运营、半个市场、半个PR,否则你不知道合作伙伴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怎么去说服别人去帮助你。那作为设计师也是一样,必须身兼产品、运营、用研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才能玩得转,否则人云亦云,你不懂他,他不懂你,产品经理就容易抱怨,自己得不到想要的设计,设计师理解不了产品的理念和需求,开放工程师就抱怨你眼高手低,天马行空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