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傍晚,手机上收到今日头条的推送,第一眼下去,标题让人心惊肉跳:“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
我正纳闷,这得多么严重才能让新华社点名?没想到朋友圈已经炸开锅,很多人都收到了推送,一帮媒体人和互联网观察人士都在讨论,争议很大。
这使得我不得不点击进入,通读了推送全文,结果我更震惊了。让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里面居然埋了“双簧蛋”:
1 、今日头条APP对大面积手机用户的推送标题是《新华社:要多少文件腾讯才肯收手》,点击进去,今日头条的页面上标题却是《多少道文件才能管住网游对少年儿童的戕害?》,而且显示来源是“新华网”,并非“新华社”。这不欺负普通老百姓分不清楚新华社和新华网吗?
今日头条推送文章页面截图
新华网刊载文章页面截图
要知道,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成立于1931年,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通讯社。而新华网是新华社1997年创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尽管新华网隶属于新华社,但是在今日头条上,两者各有独立的账号,在日常采编和运营上,也是有明显区分。如果是今日头条的工作人员为了博眼球耍心机又做了一回标题党,那说明专业素质不过关,张冠李戴,还涉嫌侵犯了新华社、新华网两家的权益。倘若是别有用心的其他人员指使或教唆这样推送信息,假借新华社名义,肯定企图别有用意,手段未免太下作了些。
2 、推送标题里还是“腾讯”,呈现在手机屏幕上的信息摘要却成了“腾讯等”、“腾讯们”。正文内容的重点,也是对国内目前市面上的网游进行评论分析,呼吁网游厂商(平台)们加强游戏监管。这篇文章唤起社会大众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的重视和网游的审视自然无可厚非,但在今日头条推送给亿万用户的信息里,却演变成了直接指向腾讯的“炮轰”……全文没有作者,被归类到了今日头条的首页“其他”类别栏目中,已产生了2万多条评论。我追溯了信息源,在新华网的原文中也很奇怪的没有作者,只是最后有署名责任编辑“高璎璎”,到今日头条里也没有了。还有一个细节是,新华网刊载的原文里“ARPU值”(每个用户对平台的收入贡献值),在今日头条推送的文中成了“UP值”……显然被不专业的人动了手脚,腾讯完全可以据此起诉当事方损害名誉、误导民众、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真替今日头条捏把汗。
新华网刊载文章截图
今日头条推送文章截图
以上就是我说的“双簧蛋”,不是“双黄蛋”,是想表达这样一篇文章埋了两个蹩脚的“彩蛋”,又演了个“双簧”。也不是曲艺意义上的“双簧”,互联网时代一个人假装两个人,发些聊天记录,甚至爆照,从而引起别人的关注,使自己火起来,或者其他有利可图,是网络意义上的“双簧”。
早些年在搜狐新闻客户端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像今日头条这样亿万量级的信息平台,出现这样一次从信息源到标题再到正文都被篡改的情况,非常少见,而且绝对是重大工作事故。更诡异的是,一环扣一环,一篇没有作者署名的新华网文章,到了今日头条平台上成了新华社的文章,标题偷梁换柱攻击腾讯意味明显,内容也有漏洞。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最近今日头条与腾讯接连的“碰瓷”。无独有偶,最近一篇西瓜视频怼腾讯电脑管家对涉赌链接的说法,在文章最末也言辞激烈的称“腾讯挺让人看不上的”。而这篇文章,是否存在今日头条这样的媒体平台利用主流媒体恶意篡改标题攻击腾讯这种嫌疑呢?我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颇为戏剧性的是,算法也不能代表今日头条的一切,能把新华网改成新华社,标题内容都被篡改了,还必须是人了,而且是居心叵测的人。
我还留意到文章一经头条首发后就快速被各大资讯网站转发,更在短短10分钟内登上百度、微博等热搜排行榜,完全有悖正常的新闻传播规律。或许,今日头条正在向世人展示它在操纵舆论和公众情绪方面的强大能力。假如真是这样,那就真成了我说的“双簧蛋”,很可怕的,新华社、新华网被傻傻的“公器私用”,别说绝对连相对的信息真实和新闻真相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