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作为中国最特殊的消费季,每年都会围绕着“长周期峰值运输”这个核心刚需,在春节前后形成一个数千亿量级的消费力爆棚的巨型蛋糕。而是否能顺利吃到这块蛋糕、以及这块蛋糕应该怎样吃才姿势正确,对于商家们则是一道颇费脑细胞的考题。
一,巨头纷入场,争夺抢票市场
最先进入“抢票产业”的巨头当属360浏览器。
早在2013年春运抢票高峰的12月,360浏览器便独家推出了抢票功能。该业务一经推出便实现了市场份额急速增长、使用率大幅提升,至12月21日,360浏览器的使用率达到了22.91%,创下了彼时国内浏览器产品使用率最高的纪录。据说,通过涉入抢票,360浏览器拿下了3000多万的新增用户,轰动了整个业界。
从那以后,百度、搜狗、UC等大大小小浏览器都推出了免费抢票功能,这个业务成为了它们必争的流量和用户增长新入口。
自从开放网络购票以来,以铁道部订票官网12306网站为主、各种手机辅助抢票APP为补充的组合拳即成为了春运铁路购票的最重要渠道。
曾经,代客户抢票是一项不付费的服务,而如今,尽管有偿抢票仍然是法律上的灰色地带,但收费和增值服务的布局还是日益明显了起来。目前,很多抢票软件的功能都默认购买20元或30元的VIP极速通道,用户购买后可拥有更大的带宽或者可以享受提前预付出票;此外,用户还可付费购买抢票加速包……
今年,京东、携程、同程、美团、飞猪等各大平台的抢票大战异常激烈。布局抢票对于各大互联网企业而言,除了借此获取流量和用户以反哺其他主营业务之外,随着火车票背后的利益链日益凸显,抢票产业有逐渐向创收业务升级的趋势。
根据《2016年度App价值榜》,由于抢票业务的加持,360手机浏览器在2016年12月人均使用时长为351分钟,挺进App全榜单的第十名,不仅超越了QQ浏览器,还超越了快手、陌陌等视频交友类app。而搜索App store,你会发现近30款抢票软件,像网易、携程、去哪儿、美团、飞猪、同程、智行火车票、高铁票务、抢票达人、抢票大师、抢票王、铁友火车票等等,其中有不少出自大平台,而这些移动端的抢票软件,收费模式多为价格从20元-100元不等的增值收费。
其中,“高铁管家”从2009年成立以来,共获得了3轮超10亿元融资;而“智行火车票”在2016年底也曾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7月,智行火车票以一亿元的价格被携程收至旗下;2011年7月,携程又收购了前身为久久票务网的“铁友火车票”。
美团推出的抢票功能则有多种形式:可以先付款出票,然后开始抢票;也可以先出票锁位,然后再付款;还可以以提前预约的形式进行抢票。2017年8月,美团旅行升级了火车票抢票功能,成功率最高可达87%;今年,美团旅行背靠美团云,凭借打码技术,又将抢票成功率大幅提升,据说已经达到了96%。
二,分羹大军中,浑水摸鱼者众
铁路部门之前预测,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8亿人次,与上年春运基本持平。其中,道路24.8亿人次,下降1.6%;铁路3.89亿人次,增长8.8%;民航6500万人次,增长10%;水运4600万人次,增长4%。简言之,除了道路人次下降,其他路线人次全面上涨。
2018年春运抢票形势将有所缓解。一方面,由于我国列车数量已经增加至3819对,且高铁、城际等快速列车占比达60%,铁路整体运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2018年春节较晚,学生放假较早,学生流、务工流、白领流在时间上得以错开。
但实际上,面对几十亿基数的庞大流量,从客户个人购票体验的角度来讲,一票难求的现实并没有实现多大改观,预想中的抢票难度下降也并没有发生,“望票欲穿”依然是2018年春运的主旋律。
对于携程、同程、美团旅游等出行平台而言,抢票业务是一个非常好的用户增长入口,同时通过买票入口,将流量链接到自己的其他业务,比如汽车票、专车服务、餐饮、酒店预订等,也是进一步扩大盈利规模、增强用户黏性的方式。
然而,很多App推出有偿抢票、插队抢票服务,对春运火车整体票务的负面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
一直以来,抢票业务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首先,12306官方并没有授权任何平台代理自己的票务业务;其次,“有偿”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大众购票的公正公平性。实际上,根据相关规定,代售车票的过程中,加价或变相收费都属于价格违法。
另一方面,抢票软件借机搞搭售、进行捆绑式销售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很容易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比如,在网页端下载抢票软件的同时,系统默认选项中包含了“抢票套餐”等额外有偿服务;在手机端,帮用户预先勾选付费抢票服务或者提醒服务、快递服务、抑或不显眼的保险等,用户在没有仔细确认的情况下,很可能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消费。
此外,在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下,传统的“黄牛”业务也随之涨价。去年一张票平均加收50元服务费,今年却涨到了100元,并且根据距离远近还会再次加价。
更有甚者,各种围绕抢票而设计的骗局也趁乱出击,瞄准那些买不到票而病急乱投医的人,伺机趁火打劫:
- 最粗糙的骗局:假订单,即骗子使用火车票合成软件,制作或PS订单截图,在收费后“以假乱真”发给客户;
- 稍微用心点的骗局:真刷到票,只要顾客转账付款,就马上拉黑再退票;
- 最恶劣的骗局:标榜为“抢票利器”的APP,根本没有抢票功能。客户一旦下载App,便会感染被植入其中的木马病毒,恶意软件即可偷偷拦截用户个人信息、盗取银行卡信息,导致经济损失。
- 最具设计感的骗局:开发一款山寨抢票APP,在后台对用户设下多重消费陷阱,并控制抢票概率或刷票频次,诱导用户付费购买“加速”服务。此类山寨抢票APP的火爆居然也让一些App制作团队大赚了一把。有些技术熟练的团队最快只需一周就能开发完成一款App,收费7到10万元。
近年来,12306曾多次提醒用户不要使用第三方抢票软件,或委托第三方网站购票,以防止个人身份信息外泄。由于火车票是实名制购买,旅客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常出行城市等大量的个人信息都会暴露在第三方平台,即使平台的后台旅客数据是用明文存储,如果安全防范手段薄弱,用户隐私还是可以被直接访问。再者,对于任何企业或者企业中的相关负责人来讲,用顾客隐私换取流动经费的诱惑都会是一种挑战。
三,流量盛宴里,创新空间巨大
很多人都注意到,今年春运,人们的回乡攻略相比往年有了一些改变。
2018年,选择打车、拼车、自驾甚至骑行方式回家的人群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幅上涨。根据滴滴顺风车的预测,2018年将运送3300万人次返乡,这个数字相当于滴滴顺风车在2016年、2017年两年在春运期间运送乘客回家总人数的3倍。
除了滴滴顺风车外,猎豹5年前就开始推出橙色大巴,为买不到票的乘客提供提供免费返乡大巴。据悉,猎豹橙色大巴可以到达全国18座城市,已累计发出101趟大巴,平安行驶了118000公里。
在火车、高铁、飞机这三条主流返乡方式上,“曲线回家”成为2018年最受追捧的策略之一。就是说,首先要对回乡的路线作出若干备选方案,在无法买到直达火车票的情况下,迅速启动其他方案,并灵活应用“空铁联运”、“公铁联运”、“滴铁联运”等等多种组合方式,达到回家的目的。在这种场景之下,抢票平台如果能提供为客户设计曲线回乡路线的功能,并助其搞定每一段旅程的票务、换乘路线、以及相关餐饮等一站式服务,一定可以带给客户极大的满意度和惊喜。
在当今流量商业的大背景下,商家为了网络流量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却似乎忽略了春运场景下这场无与伦比的、真正的流量盛宴!在这场流量盛宴中,除了抢票需求,还有很多需求空白等待聪明的商家去发掘、去填补。虽然这场盛宴频次低,一年只有一度,但其超强的消费力却无法让人释怀,试想,如果春运大军中的每个人买一瓶两元钱的矿泉水,那么就会有60亿的销售额被创造出来!
说说我对春运商机的粗浅看法:
1,抢票业务不应作为盈利点,但可以转向行业弱盈利的公益性质,即可以造福大众,又可以净化行业空气,更可以实现向核心业务导流。
2,对于布局了共享出行的平台或企业,和从事旅游业相关的平台或企业来说,春运是不可多得的实现冷启动的获客良机,也是自身服务水平的试金石和演练场。
除了免费辅助抢票之外,提供春运回乡路线方案、全程食宿及内容消费一站式服务,在我看来,是一项很具可行性的选择。该服务可作为盈利项目,可打包收费,也可以拆分收费,由于春运的主体人群是以广大农民工为主的在外务工人员,产品的性价比应作为主打卖点,且不应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以导流获客为目的。
3,对于春运这样的流量盛况,网络广告投放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契机,但重点是广告产品的关联度一定要好,要选对适合目标客户的产品去投放,而广告收入则可以作为变现的主要方式。
每年一度的春节返乡潮,催热了中国特色的“春运经济”。作为春运大军中的一员,愿我们每年春运都能顺利地买到票、平安地回到家、欢喜地过个年。
原创文章,作者:小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刚刚过去的春运刚需催生了哪些利益链?回乡大潮还有创业机会吗》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