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魔术师为题材的电影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致命魔术》,他将天马行空的剪辑与杂糅却清晰的思路结合在一起,和本身充满神秘感的魔术邂逅,发酵出了让人垂涎三尺不得其解目瞪口呆的视觉与脑力的盛宴。愚弄与蠢钝的交织,你胜或我强的博弈,你无法想象,诺兰如何编织出如此华美的十九世纪风情,人心永恒,欲望不灭,与剧情调和,使影片本身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魔术。
相较之下,《惊天魔盗团》弱了不少,却也是值回票价的爆米花电影。那精致的光影,绚烂的音效,意想不到的手法,若是剧情不那么硬伤,最后包袱抖得不那么轻描淡写,想必会吸引更多人的腰包。
看完电影脑中印象最深的竟是法国女刑警对犯二的FBI说,我觉得魔术不是利用人们弱点,而是能让我心情好些。还有FBI笑的时候她说,大侦探,你那发自内心的笑,是因为觉得被坑蒙拐骗了,还是看了魔术心情好些了,即使只有一点点?
这两句话很能形容不少魔术观众的心理。当我们对生活的定式习以为常时,日升月落不再有光彩,花开风响也不会让我们欣慰,我们不得不每天挤上简直是装沙丁鱼的公车和地铁,在堵车与颠簸中盯着手机度过一个又一个小时……我们开始不会为窗口的鸟鸣感到快乐,更不会因楼下池塘的鱼儿跃出水面而欢喜,生活是如此的循规蹈矩,以至不觉韶光轮换。我们自以为我们见到的便是自然,我们理解的便是常识,我们奉行的便是逻辑。
于是魔术出现了。于是我们必然的发现,原来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于是我们会一次又一次讶异于魔术师变换出的小小戏码并将其视作一种神奇。于是我们理所应当深信其拥有超自然的神力。于是我们在不断的欺骗中相信并获取快乐。
也有不那么安分的人,总会告诉大家,其实一切都没有那么神奇。必然的我们会发现在春晚之后一道年夜菜便是刘谦或者其他人的魔术揭秘,必然的我们会争先恐后的打开,那么必然的我们会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神奇,如同《惊天魔盗团》中摩根弗里曼撕下一层层魔术的面纱。于是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原来魔术不过如此,原来还是如此。那份被重新点燃的热切的心,终究是错付了。随之而来的是鄙夷,是不屑,甚至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魔术师指指点点,you cheater!随之而来的是魔术师的委屈,你们那时候不都是笑得很开心吗?
必须承认,看魔术的人——除去类似影片中以揭露别人为乐的那位——都怀着乐一乐的心理,而在魔术的现场我们也确实发自内心的被娱乐、被开怀、被相信,相信超自然的能力果真存在于我们身边。魔术带跟我们的,本来也应该只有这些。
你开心了吧,你快乐了吧,你觉得生活有趣了吧,至少在那一瞬间,你发现你以为掌握在手中冰冷的如同死水的生活,竟泛起了那么一小点涟漪,多好。
既然选择了付钱购买欺骗,便理应全然接受欺骗所制造的幻觉带来的愉悦与满足。
小学时候跟人学过一两个把戏,不称其为魔术是因为这确实只能算个把戏。头尾相接的细线,在指尖来回穿插,纠缠得错综复杂,留个口在外面,一拉,便顺遂的划出。没有转移注意力,没有费尽心思的道具,只加上一些拙劣的演技和夸张的动作即可亮瞎小伙伴们的眼睛。从朋友们即刻的鼓掌我能感受出他们乐在其中,作为演员的我也心满意足,内心默默地吼了声,爽。
我想这是为数不多的行骗者物质精神双丰收受骗者又心甘情愿心满意足的活动了吧。
众多错综复杂的魔术面前,我们更多的选择了相信与投入,面对魔术师们幻化出的异端世界,我们本能的将自己投身其中。直觉告诉我们,这是假的,可面前的一切告诉我们,这真实的发生了。我们鼓掌,我们欢笑,我们带着不同的心情继续重复之前的生活,或许多了一丝光彩。
不需要揭露,不需要探究,在行骗与受骗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毫无戒心的享受着这份花钱买来的快感,久违的露出真心的欢笑。
原创文章,作者:鸥鸥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你有多久没有真心欢笑了?》https://tianfangyantan.com/articles/437